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唯光论与单子论(3)

2015-01-03 01:22
导读:如上所述,在单子中,“无察觉和反省”的知觉被莱布尼茨称之为“微觉”,那么,“有察觉和反省”的知觉呢?则被称之为“统觉”。在莱布尼茨看来,


如上所述,在单子中,“无察觉和反省”的知觉被莱布尼茨称之为“微觉”,那么,“有察觉和反省”的知觉呢?则被称之为“统觉”。在莱布尼茨看来,“微觉”对无限的表象是不清晰的、原始的、混乱的,从而是被动的。然而作为初级物质的“微觉”内含有一种力图克服自己局限性的欲求或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潜能“隐得来希”,也即是被动性向能动性的转变,力图使“微觉”达到更高的表象的清晰性,也就是说,“微觉”虽然是先天的,但混乱、无连贯,需要一种“形式”的东西把物质和“精神”统一而清晰化;换句话说,先天的混沌的“微觉”需要具有智力结构的人类认识去“统觉”,他说,“感官若没有理性的帮助似乎是不能使我们深信可感觉事物的存在的。因此我将认为存在的观念[46]来自反省。”[47]也就是“有察觉的反省”。但他又认为,即便是这种反省的能力和统一的观念也来自同一来源:天赋观念。他说,“而上帝的永恒法则部分地是以一种还更显然可见的方式并且是由一种本能铭刻在灵魂之中的。”[48]这就是“统觉”。莱布尼茨说,“当人们说天赋观念是隐含在心灵中时,这应该只意味着它有认识这些概念的能力”。[49]“统觉”是接受天赋观念的能力——“它还有在本身之中发现这些概念的能力,并且有当它认为必要时对这些概念加以认可的禀赋。”[50]这些能力和禀赋当然是生来就有的。换成唯光论的语言,也即是说,我们的心灵不但铭刻着“感光”与“转换光”这种“天赋观念”,而且,发现这种“天赋观念”,也需要借助“感光”与“转换光” 这种“天赋观念”。

上面我们提到莱布尼茨的“连续性”的思想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影响,无独有偶,他对亚里士多德“潜能”说的发掘利用,同样在现代科学、哲学思想里得到体现。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伯说,“量子力学已经把潜能的概念带回到物理科学中了。这使得量子论对于本体论也象对认识论一样重要。”[51]作为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质料”、莱布尼茨的“单子”、乃至于唯光论的“光” ——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粒子”,恰恰需要一个潜能转换的“形式”。量子论的“几率波”是对“潜能”这个老概念的定量表述。“它引入了某种介于实际的事件和事件的观念之间的东西,这是正好介于可能性和实在性之间的一种新奇的物理实在。”[52]怀特海也说, “对事件一般流变的探讨使我们了永恒的潜能,在这种潜能的本质中,存在着一种对任何永恒客观要素的展视。这种展视形成了产生出个别思想的基础,这些个别思想作为‘思想位态’被摄入更精微、更复杂的持续模式的生命史中。”[53]这里所谓的作为“永恒客观要素”的“思想位态”也就类似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的东西、以及唯光论的内在形式“感光”与“转换光”,它们以“持续模式”的“形式”在生命史中延续。海森伯、怀特海与莱布尼茨殊途同归,在把现代物理哲学与古典哲学结合方面,没有比他们做的更好的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综上所述,单子的知觉是由“微觉”和“统觉”所组成的,它们是某种和欲望相类似的东西,是某种和“灵魂”相仿的东西,或者干脆就是“实体的形式”,它们就是“天赋观念”。这样,单子的自然变化就由这样一个内在原则所组成,就象唯光论的“光”的变化生成是由“感光”与“转换光”组成一样。莱布尼茨说,“如果我们愿意把一切具有刚才所说明的一般意义下的知觉和欲望的东西都统称为灵魂的话,那么,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就都可以称为灵魂。”[54]一个单子就是具有灵魂的个体,或者说是“自我本身的具体化”。这就是莱布尼茨想要告诉我们的。后来怀特海把这称为“事件是自为的达成态”,[55]他认为,有一种恒定的“位态”,其中某种达成态永无止境地为着自身的缘故而复现。应该指出的是,莱布尼茨虽然主张天赋观念,但他并没有完全摈弃经验的作用,他在坚持“理性真理”[56]的同时也承认“事实真理”的存在,而后者是根据经验得到的。“我们是学到这些天赋的观念和真理的,或者是通过注意它们的源泉,或者是通过用经验来对它们加以证实。”[57]这就如同莱布尼茨自己的比如:赫尔库勒[58]的像以某种方式天赋在一块石头里,必须加以琢磨,使那些纹路显露出来,清晰起来。“统觉”,是在“微觉”基础上的“统觉”。换成唯光论的语言,“转换光”,是在“感光”的基础上的“转换光”。而前者,其结果更多是经验的。同时,他也认为,人是否有天赋观念,是必须有某种禀赋的。“有一样东西而不加利用,和仅仅具有获得这种东西的功能,是一回事吗?”[59]这等于说并不是人人都拥有获得“天赋观念”的能力的。事实上莱布尼茨对“单子”的分级等于承认了这一点。另外,“前定和谐系统”事实上是莱布尼茨用“单子”来诠释“上帝”的结果,你只要看一下莱布尼茨对“上帝”是最高层次的“单子”的规定,就会相信我所言不谬。这样,单子那种不受外物决定的自足性自洽系统就浑然天成,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上帝”这种“外因”也是单子的内因的。莱布尼茨自持用“单子论”摧毁了斯宾诺莎的哲学,这只是一相情愿的说法,你只要把斯宾诺莎的“上帝”与莱布尼茨的“上帝”做一番“泛神”与“泛单子”的对比,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哲学,没有原则上的分歧。
上一篇: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