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瓦解:海德格尔(5)

2015-03-23 02:35
导读:我们如果认真思考一下这些结论,我们就可以对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提出质疑:它超越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而且事实上也脱离了现代性话语。海德格尔的


  我们如果认真思考一下这些结论,我们就可以对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提出质疑:它超越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而且事实上也脱离了现代性话语。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得益于一个“转向”,其目的是要走出《存在与时间》的困境。不过,只有当我们把海德格尔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论证放到其他思想史语境当中加以考察,而不是拘泥于海德格尔通过回忆为自己所设定的思想语境时,我们才能认为,海德格尔的这种严格意义上的论证研究是一条死胡同。
  
  3
  
  海德格尔曾反复强调,他对此在作生存论分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重提形而上学发轫以来一直遭到遮蔽的存在的意义问题。他想占领一个制高点,因为正是在这个位置上,形而上学的历史显示出了其同一性意义,同时也走向完结。海德格尔在后期提出的这个独断要求,掩盖了《存在与时间》形成的实际语境。我所说的不仅是19世纪的晚期唯心主义,也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席卷整个德国哲学界(从李凯尔特经舍勒到哈特曼)的新本体论转型。哲学史称这段时期为新康德主义走向崩溃的时代——新康德主义在当时是唯一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学说,但所谓转型并不是要回到前康德的本体论。相反,各种形式的本体论思想都被用来把先验主体性拓展到认知领域之外,并使之“具体化”。历史主义和生命哲学已经揭示了传统的日常经验和超越经验、审美创造性、肉身存在、社会存在以及历史存在,并将它们提高为哲学考察的对象——这些超越先验主体建构能力之外的经验领域,不管如何,都打破了古典意义的先验主体概念。狄尔泰(Dilthey)、柏格森(Bergson)和西美尔(Simmel)等用带有活力论色彩的模糊的生命力或意识流代替了先验综合的创造功能;但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摆脱意识哲学的表现模式。对他们来说,主体性观念已经具有决定意义:主体性把自己外化出来,目的是想把对象化重新融入到自身的体验当中。海德格尔受到了他们的启发,但他意识到了意识哲学的基本概念并不适用。他所面临的问题是:消灭从康德开始投入使用的先验主体性概念,而又不抹杀主体哲学(最近的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所处理的分化的丰富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海德格尔自己在《存在与时间》第10节提到了他所面对的问题语境,并且还提到了胡塞尔和舍勒:
  
  “人格不是物,不是实体,不是对象。这里,所强调的就是胡塞尔提示的东西——他要求为人格的统一提供一种建构,它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物之统一的建构。……人格的本质就存在于意向性行为的施行过程之中……所以,心理存在同人格存在毫不相干。行为被施行,人格是行为施行者。”
  
  海德格尔不满意这一态度,他质问道:
  
  “但‘施行’的存在论意义是什么?应当如何在存在论意义上正面规定人格的存在方式?”
  
  为了进一步消解先验主体概念,海德格尔使用了新本体论转型的词汇。但在他走向激进过程中,他依然坚持先验立场,主张对人格存在作为在世界中的存在的可能性条件加以反思。否则,大量的结构就会陷入生命哲学的概念漩涡当中。主体哲学也应当用一种先验的实存本体论的抽象性来加以克服,这种抽象性既突出也完整,甚至更加彻底。在这一标题之下,海德格尔用原创的形式把诸多理论方法强行联系在了一起,它们可是一直水火相容,而且,只有在面对彻底替代主体哲学的基本概念时,才展示出一种意味深长的研究视角。
  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论中,海德格尔从概念策略上做出了三个重大抉择,为他的基础本体论铺平了道路:
  
  第一,他赋予先验问题以一种本体论的意义。实证科学探讨的是本体问题,它们就自然、文化和世界中的存在提出命题。因此,从先验角度对这些本体论认识方式的条件进行分析,能够澄清作为存在领域的客观领域的处境。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首先理解为“关于自然这一存在领域的先天的事情逻辑”,而不是首先理解为认识论。如果我们注意到,科学本身并非如新康德主义所说,可以还原为自由缥缈的认知活动,而是立足于具体的生活情境,那么,先验哲学的本体化倾向也就很好理解了:“科学是此在的存在方式”。胡塞尔称之为科学在生活世界中的奠基。科学的客观领域或存在领域具有抽象的结构,其意义只有在向存在理解的回溯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这些领域在它们的日常实存中会与世界中的存在者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可以把这种简单的交往提高为科学研究的精确形式。对于一个世界的不同理解,属于肉身—历史的具体实存。而存在者的意义在这个世界当中早已得到揭示,因此,存在者在科学中有可能会被客观化。如果我们以先验的立场去追问存在者的抽象结构,而这种结构又是由先验哲学以科学为主导所揭示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会遇到这种前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理解。通过对各种世界理解的分析,可以把握住生活世界或“在世界中的存在”的各种结构,而这些结构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实存。由于它们先于整个存在者的范畴,特别是先于科学家可以采取客观立场加以对待的存在领域,因此,对在世界中的存在的生存论分析就获得了基础本体论的名声。这就是说,只有基础本体论才能让用先验立场揭示出来的局部本体论的生活世界基础或实存基础变得澄明起来。
上一篇: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