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瓦解:海德格尔(7)

2015-03-23 02:35
导读:这个真理概念是一条主线,由此,海德格尔引入了基础本体论的核心概念:即世界概念。世界构成了意义的显现视界,在这个视界里,存在者摆脱了生存论


  这个真理概念是一条主线,由此,海德格尔引入了基础本体论的核心概念:即世界概念。世界构成了意义的显现视界,在这个视界里,存在者摆脱了生存论意义上围绕着此在而烦忧的此在,并把自我显示出来。世界总是先于通过认知和行为而与对象发生关系的主体。因为不是主体与在世界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而是世界首先建立起了一种语境,为存在者提供了一种前理解。有了这种前本体论的存在理解,人从一开始就被放到世界关联当中,并优先于世界当中的一切存在者。作为存在者,人并不只有在世界中才会被遭遇到。由于人在世界中有着特殊的存在方式,因此,他和解释世界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过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并建立起了语境。因此,海德格尔把人的生存描述为此在,它“使”一切存在者通过与它发生关联而获得存在。此在的“此”就是存在变得澄明的地方。
  相对于主体哲学而言,这一策略概念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认知与行为不再一定要被设想为主—客关系。
  
  “认识并不首先创造出主体同一个世界交往,这种交往也并非从世界对主体的作用中产生出来。认识是此在根植于在世的一种模式”。
  
  主体通过认知和行为而出现在作为事态总体性的客体面前;在这个主体的位置上,我们可以把用客观立场完成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理解为源于生活世界的内在基本模式,而生活世界在直觉上被看作是语境和背景。海德格尔结合生活世界内在方式的时间结构而把它描述为烦的诸种模式。比如,
  
  “对某种东西有所行事,制作某种东西,安排照顾某种东西,利用某种东西,放弃或浪费某种东西,从事贯彻、探查、询问、考察、谈论、规定,诸如此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存在与时间》第一部分的核心是对世界概念的分析。海德格尔从操劳的角度把(和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世界概念解释为因缘关系,而所谓操劳,就是在生活实践中用非客观化的立场对待生活世界中的物体。随后,海德格尔指出,因缘关系超越了可以上手的一切而获得普遍意义,并成为一种指设关系。只有依赖于远距离的立场转换,自然才能从生活世界的视域中脱离出来并被对象化。只有当存在者领域的世俗化过程被看作是纯粹表现的世俗化过程时,才会出现一个对象和实践的客观世界,而(意识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则可以通过认知和行为与这个世界建立起联系。
 4
  
  我在这里没有必须详细讨论海德格尔的(§14—24),因为它们并没有偏离从皮尔斯到米德和杜威的实用主义路径。而海德格尔的原创之处在于用世界概念来批判意识。但这样做很快也陷入了困境。这在第25节(《此在为谁的》)中看得很清楚。海德格尔先是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回答:
  
  “这个‘谁’的问题是用‘我’自己、用‘主体’、用‘自我’来回答的。这个‘谁’就是那个在变居不定的行为体验中保持其为同一的东西,就是那个从而同这种多样性发生关系的东西”。
  
  当然,这一回答本身也会很容易就倒退到主体哲学当中。所以,海德格尔才把他对工具世界的分析(从孤立的行为者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表现为因缘关系)扩展到诸多行为者之间的关系世界:
  
  “在世的澄明曾显示出:无世界的单纯主体,并不…是…给定的。同样,无他人的绝缘的自我归根到底也并不首先存在”。
  
  海德格尔借助主体间的关系(自我与世界的相遇),大大深化了他的世界分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换个角度,我们会看到,从孤立的目的行为视角向社会互动视角的转变,实际上阐释的是一种沟通过程,而不是一种理解过程。在这个沟通过程中,世界作为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背景始终处于在场状态。从用于交往的语言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结构:它告诉我们,生活世界(本身并没有主体)是如何通过主体以及他们的沟通行为而得以再生产的。这样,此在是“谁”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而海德格尔却把这个“谁”还原成一个主体,他用本真的此在可能性设计来勾画“在世界中的存在”的世界。也就是说,介入人的生存的生活世界绝不是由此在的生存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个此在已经悄悄地占据了先验主体性的位置。先验主体性仿佛是强行置于语言主体间性的结构当中,并通过一个中介而得以持存下来。而有了这个中介,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就可以就世界中的事物相互达成共识。
上一篇: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