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下)(5)
2015-08-09 01:09
导读:君子可以以德治民的原因在于“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只要君子进行身教就不是难事,身教而后施之于民,“行此度也,然后可法”,
君子可以以德治民的原因在于“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只要君子进行身教就不是难事,身教而后施之于民,“行此度也,然后可法”,这章表述的君民关系与《君子之于教》篇中的一致。
(12)夫生而有职事者也,非教所及也。教其政,18不教其人,政弗行矣。故终是物也而有深焉者,可学也而不可矣也,19可教也而不可迪[也,迪]其民,而民不可止也。尊仁、亲忠、敬壮、归礼。2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羕。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这是全篇简文的结语,再度强调教化的重要以及“尊仁、亲忠、敬壮、归礼”“动民必顺民心”这些“为君之道”。
《尊德义》一篇目的在于向君主推销它的礼乐“教化之道”,因为其对手众多,于是此篇的行文不象《君子之于教》、《五行》、《性自命出》以及《六德》那么谨严端方,它更简洁有力。尽管有这种文风的差别,但通过对简文的,我们可以看到儒简《尊德义》与《君子之于教》上有相同相通之处,并且同样建基于《五行》的“型于内”的观点和《性自命出》的心性论之上,而且它的“德治”、“仁政”思想上乘孔子下启孟子,因此它也应该是子思著述。
《君子之于教》谈的是“修身以治国”,《尊德义》谈的是“为君之道”,它们是子思“五行思想”实践部分的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第三节.简本《六德》校读
《尊德义》开篇指出“尊德义,明乎人伦,可以为君也”,《君子之于教》“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成为夫妇之辨”,君子要“慎六位以祀天常”,而简本《六德》的重点正是讨论以“六德”与“六位”相对应而排比的人伦之道,这三篇简是相互承接,应该同属一书。
正如庞朴先生指出的:“《五行》与《六德》的最大差别是,《五行》论述以天道观为背景的个体道德及其深层的道德形行而上的,有极深的信仰、神秘的成分,而《六德》只是五行向伦理面的推行。”[15]因此《六德》与《尊德义》《君子之于教》同样属于思孟“五行学说”中的社会实现部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郭店简《六德》简文散乱不完整,在简文的编序和命名上也还存在着问题,《郭店楚墓竹简》将它分为九个拼联组:(1)简1-5,(2)简6,(3)简7,(4)简8-10,(5)简11,(6)简12,(7)简13-46,(8)简47-48,(9)简49。[16]李零先生则根据篇中出现两个篇号将它判为三部分,以(2)、(5)、(6)、(3)、(4)、(1)、(8)构成其第一部分,将(7)按简文中出现的章号分为三章为中间一章,而结尾部分(9)只有一支孤简。并认为简文以“六位”为主,所以定名为《六位》;[17]周凤五、林素清夫妇以(2)、(4)、简47、(1)为第一部分。[18]庞朴先生也赞同将(2)作为开篇,并证明这样开篇的正确,并因此以首句“求人道”来命名此简。[19]陈伟则将(1)调出,置于《性自命出》篇简37至67之前,但调入《成之闻之》篇的简31至简33作为《六德》篇篇首,并将拼联组打乱进行了系统重排,定名为《大常》[20]。
在以上学者们的成果指导下,根据文理以及它与《君子之于教》、《尊德义》的承接关系,作者同样将简文分成三部分,认为:第一部分是论述君子求人道,必须明人伦,慎其位,别内外,并以六德来配六位建构出一个社会伦理体系。这一部分基本完整,排序为(2),简47;(3)(4)(1)(7);第二部分已经遗失,只有(5)(6)两支残简和一支尾简(简48),从简文推测这一部分很可能是对第一部分“门外之理义斩恩”(31简)的发挥,也即论述君子治理国家的原则不是“亲亲”而是“尊贤”以及如何尊贤;第三部分只有一枚尾简,简49,但根据其中的信息,可以推测这一部分是论述君子如何“使民相亲”。也就是说,第一部分的重点在于论述何谓人伦秩序以及它们推导出的原则,第二、第三部分重点在于叙述在人伦秩序的原则下君子如何举贤亲民。按庞朴先生之说,整个简文可定名为《君子求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