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下)(8)
2015-08-09 01:09
导读: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
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
这一段话或可作为理解《洪范》“五行”的一把钥匙。随着认识水平的深入,附丽在这五种物质上神秘性渐渐淡隐,《墨子·经说下》有“五行不常胜,说在宜”的记录,根据其释文,这里对“五行”的认识是朴素的物质性的,是墨家的一种科学探究。
不管上面提及的“五行”是根据“星象”或者来源于五种常见的物质,它都是与对的认识紧密联系,然而在早期文献中“五行”还有另一个含义方向,也就是与人的行为相关的方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子产论礼: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这里的“五行”指的是合乎礼的五种品行,思孟“五行”学说就是在“五行”这一含义上进行创新的,而“阴阳五行”则从与“自然认识”相关的“五行”含义上展开突破。两者在路向上是不一致的。邹衍一派的学说被称之为“阴阳五行”本身也指明了它不同与思孟“五行”的侧重:“阴阳”也即自然之道。笔者以为从儒学经典的上看,思孟“五行”植根于“礼”,而“阴阳五行”诉求于“易”。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