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向终结存在――《存在与时间》关于死亡的生存(9)

2015-10-09 01:05
导读:看上去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念打乱了通常的时间秩序,其实通常的时间观念自身就存在着混乱。沉沦着的此在所理解的将来一方面是“存在到头”式的“去远


看上去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念打乱了通常的时间秩序,其实通常的时间观念自身就存在着混乱。沉沦着的此在所理解的将来一方面是“存在到头”式的“去远”,只是在未来某一个时刻才会发生的东西,另一方面这样理解的将来又是由过去决定了的。一切都在过去规定好了而且秩序井然,这对于此在具有某种安定作用,而将来之“去远”则使此在可以将死亡尽情地推到存在的尽头,保证了此在有明天而且始终有明天。但是,由于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由过去决定的,无论推到地老天荒,此在并不因此而有明天。

就为了逃避死亡从而始终有明天,此在最终放弃了明天。

现在,海德格尔以“向终结存在”将死亡嵌入此在的生存之中,说明此在是“有终地生存着”,而本真的将来就绽露其自身为“有终的将来”。[26]

此在生存的首要意义就是将来。“去存在”、“生存”、“先行”……皆与“将来”有关。然此“将来”乃“有终的将来”。这不仅是从此在首先是有限的在者而说的,而且在海德格尔看来,将来只有作为“有终的将来”才是可能的。甚至流俗的无终的时间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是可能的。[27]就死亡与时间性的关系而论,将来作为“有终的将来”就体现在“向终结存在”亦即“向死存在”之中。死亡存在于此在的生存之中,作为“尚未的终结”,死亡是一种存在可能性。直面死亡从而“向终结存在”并不是停止在终结处,因为此“终结”尚未终结,即使终结了亦终结于可能性。因此海德格尔说:“此在并没有一个它仅停止于彼的终结,此在倒是有终地生存着。因而本真的将来绽露其本身为有终的将来”。“这种来到自身的有终性首要的不等于说一种停止,而是到时本身的一种性质。源始而本真的将来是来到自身”。[28]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唯有在“向终结存在”之“有终的将来”中,此在才能来到自身。

“去远”的将来是不会“来”的。本真的“将来”乃“来到自身”,而此“来到自身”即是通过“提前到死中去”实现的。“向终结存在”,“先行到死”,等于在“有”(生存)中嵌入了“无”(死亡、终结)。向终结存在即经由死亡“撞”回到自身来,而此一“撞”撞到的却是可能性,因而此在本身即是可能性――能在。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概念提醒我们注意不要从流俗的时间观念理解存在在此在之“此”(da)的显现,好像存在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无限绵延之均匀流逝中显现,或者说,存在就是这均匀流逝背后或者其中的不会流逝的永恒者。与此不同,海德格尔的时间是有终的。“有终的将来”不是“存在到头”,而是“向终结存在”。唯其如此,此在才能“出离自身”地“来到自身”,在某种意义上即为“自我超越”。正如此在的沉沦不是从某种高级纯洁的状态堕落到低级的状态,而是“从自身脱落到自身”,因为惟此在能在它才能沉沦,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皆因能在而在。同样,当海德格尔把死亡嵌入此在的生存之中的时候,也可以说此在是自己超越自己:“终结”始终“悬临”于此,“向终结存在”表现为由将来而来的回到自身。

因此,“只有这样一种存在者,它就其存在来说本质上是将来的,因而能够自由地面对死而让自己以撞碎在死上的方式反抛回其实际的此之上,亦即,作为将来的存在者就同样源始地是曾在的,只有这样一种存在者能够在把继承下来的可能性承传给自己本身之际承担起本己的被抛状态并在眼下为‘它的时代’存在”。[29]至此,此在之两重本性――zusein和Jemeinigkeit方合二为一,在向终结存在中(向死而在)中此在本己化为纯然的个体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海德格尔对此在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旨在揭示时间性乃为解答存在问题的超越视域。Sorge也好,死亡也好,时间性也好,目的是一样的:通过“先行于自身”、“向终结存在”和“有终的将来”,界说此在如何能够使“存在”在此得到显现,亦即让“存在”存在。由此可见,其实海德格尔与传统形而上学关心的是同一个问题:此在的自我超越性,具体说来就是此在如何有“明天”,如何有“将来”的问题。人是一种生活在“明天”的存在者,他的精神支柱就是“明天会更好”。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就人生有限而论,生不过百年,我们其实是没有明天的――总有“明天不再来临”的一天。为了逃避这一后果,此在采取的是沉沦在世这一放弃明天的方式,他不是生活在明天而是生活在昨天。现在,海德格尔一方面要不自欺欺人地承认总有一天明日不再(人终有一死,很可能只此一生),但另一方面则试图在此基础上从“将来的有终性”中生发出“明天”或“将来”来,而其要旨就是“向终结存在”。
上一篇: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