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词语(2)
2015-10-19 01:01
导读:由于这种需要,诗人才成为他所能是的东西?这一切以及别的一些事情还有待思索,令 我们深思。可是,我们还是迟疑于这种深思。因为它眼下仅只依据
由于这种需要,诗人才成为他所能是的东西?这一切以及别的一些事情还有待思索,令
我们深思。可是,我们还是迟疑于这种深思。因为它眼下仅只依据整首诗中的单独一句
诗。
再者,我们还把这最后一句诗改变为一个陈述句了。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任意地
作这种改变的。毋宁说,一旦我们发觉,最后这节诗的第一行是以冒号结尾的,我们就
几乎不得不作这种改变了。这个冒号唤起一种期待,让人以为接着要陈述些什么。第五
节的情形亦然。第五节结尾处同样也有一个冒号:
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
这个冒号开启出某些东西。在语法上看,接着的句子用直陈式:“如此,在渊源深
处一无所有”。此处,远古女神的话被加上了引号。
最后一节诗有所不同。这里,这节诗的前一行虽然也以冒号结尾,但冒号后面的句
子却没有用直陈式,也没有加引号。第五节诗与最后一节诗的区别何在?在第五节诗中,
远古女神有所昭示。昭示乃是一种陈述,一种开启。与之相反,最后一节诗的语调则集
中在“弃绝”一词上。
“弃绝”(Verzichten)不是陈述,但也许终究还是一种道说。“弃绝”从动词
“宽宥”(verzeihen )派生而来。指责(zeihen)、责令(zichen)、与显示(zeigen)
是同一个词,在希腊语中叫(希腊),在拉丁文中叫dicere. 指责、显示意谓:让看、
使……显露出来。而这一显示着的让看就是我们古德语中的sagan ,即道说(sagen )
的意思。指责、责令某人意谓:当面向某人道说某事。因此,在宽宥、弃绝中贯穿着一
种道说。何以见得?弃绝意味着放弃对某事的要求,拒绝某事。因为弃绝乃道说的一种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方式,所以在字面上它可以采用一个冒号。但冒号后面的字句用不着是一个陈述句。
“弃绝”一词后的冒号并没有开启出在一个陈述或论断的意义上的什么东西。毋宁说,
冒号把弃绝展开为一种道说,一种对它所参与的东西的道说。它参与什么呢?也许是参
与弃绝所弃绝的东西。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但这是怎么回事?诗人弃绝了“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回事情吗?绝对不是。
诗人根本没有抛弃这里所说的事情,实际上倒是赞同它的。所以,冒号开启出弃绝的那
个维度并没有能道出诗人所起弃绝的东西,而必定是道出了诗人所参与的东西。但弃绝
无疑意味着拒绝某事。因此,最后这行诗必定道出了诗人所拒绝的东西。是,又不是。
我们该如何思这里的情形?最后一节诗愈来愈令我们深思,要求我们在整体上更为
清晰地倾听它——这整个一节诗通过结束全诗同时又开启了全诗。
我于是哀伤的学会了弃绝: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诗人学会了弃绝。学会意谓:成为知道的。在拉丁语中,知道就是qui vidit ;某
人看到了某物,洞见了某物,某人永远不再忽视他所见的东西,他就有所知道了。学会
意谓:获得这种洞见。学会也包括我们去达到这种洞见,也即在途中,在旅途中。上路
去经验(sich in das Er-fahren schicken),意思就是学会。
诗人在何种旅行中达到他的弃绝?行者的旅行引导他穿越何种疆域?诗人怎样经验
到弃绝?最后一节诗给出指示: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
究竟怎样学会的呢?就像前面六节诗所说的那样。在前面六节诗中,诗人谈到他的
疆域,谈到他的漫游。
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地。
大学排名 这里所谓“一度”取其古老意义,意思即“曾经”。在此意义上,它表明突出的一
次,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因此,对这次经历的道说是以“一度”突兀而起的;不待如
此,它同时还鲜明地与以往的经历区别开来,因为此前第三节诗的最后一行是以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