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戰後台灣儒學大師雲集,胡適和牟宗3是其中兩大典型。
1、胡適當北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時,牟宗3是大學生,為了系刊稿件是否刊登,2人有所辯論,種下日後衝突的遠因。
2、兩人衝突的原因如下:
(1)學術訓練的不同
胡適是考據派,上接程朱學派的精神,再加上杜威的實驗主義、西洋的語言學、校勘學、考古學、高級批判學等。牟宗3是義理派,上接陸王學派的精神,再加上羅素、懷海德的數理邏輯、康德哲學、黑格爾哲學等。
(2)對西方文化挑戰的回應方式不同
1、從思想史上考察:從洋務運動、百日維新、中體西用、嚴復的名學、54運動等作考察,知道2人的衝突在思想史上有辯證發展的關聯。
2、胡適對西方文化的回應:整理國故,批判傳統,吸收民主、科學,開創新文化運動。
3、牟宗3對西方文化的回應:把中國「綜合盡理之精神」,轉出西洋「分解的盡理之精神」,提出「良知自我坎陷說」,以便開出民主和科學,建立道統、政統和學統。
3、當代學者對胡適和牟宗3的批判
4、結論:兩者各有貢獻,相反相成,是儒家現代化不可無之異同,都是現代儒者的新典型。
前言
台灣儒學從明朝末年鄭成功開始自今,已經有了3百3106年的歷史了。民國3108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帶領了1百310萬軍民撤退到台灣以來,也已經有4109年了。代表了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學又再1次的大師雲集,造成台灣儒學空前的盛況,茲以胡適和牟宗3代表兩個不同的典型,從他們的衝突和異同來評論其功過得失,並彰顯其時代精神和儒者風範。
1、教授和大學生的衝突
民國106年,牟宗3先生109歲,考入北京大學預科,2101歲升入北大哲學系本科,民國210年唸哲學系2年級時,胡適之先生重返北大授課,開了1門「中國中古思想史」,牟先生選了這門課,胡先生在1931年8月2108日的日記中記錄了7105個選修生的成績,牟先生的分數是810分,但胡先生在分數後面加上了1條注語,說:「頗能想過1番,但甚迂」[1]。這時胡先生是4101歲,已經是譽滿中外的名教授,參與文學革命和54運動主張德先生、賽先生的經歷,以及《中國哲學史大綱》的出版,皆已奠定他1生永不褪色的光環,而且還打贏了1場科學與玄學的論戰呢!
民國2101年,牟先生2104歲,哲學系3年級。當時哲學系要出系刊,向牟先生邀稿,牟先生交出「清胡喣的生成哲學之易學」。隔了1年多,毫無消息,經過詢問後,主事者告以刊稿事前須先交師長審閱,「老兄之稿交胡院長適之先生審閱,存胡先生處,你可以去拿」。牟先生即直接到院長辦公室見胡先生。胡先生很客氣的說:「你讀書很勤,但你的有危險,我看易經中沒有你講的那些道理」;牟先生答以:「我講易經是當作中國的1種形而上學看,尤其順胡喣的講法講,那不能不是1種哲學」;胡先生說:「噢,你是講形而上學的!」,又打哈哈的說:「你恭維我們那位貴本家,很了不起,你可出1本專冊」。牟先生說完謝謝,遂盡禮而退。回到宿舍,這位大學生愈想愈不服氣,又寫了1封信給胡教授(院長),對自己的方法有所辯說,辯說自己的研究方法絕無危險。
到了民國7107年,牟先生810歲,已經是著作等身,國際認定的哲學家,回憶起這件事,他說:「大概說的話有許多不客氣處,其實也無所謂不客氣處,只是不恭維他的考據,照理直說而已,因為我的問題不是考據問題」。但是無論如何,這位天才橫溢的鄉下青年初出茅廬、不通世故,得罪了這位學術界如日中天的巨擘,恐怕自己當時還不知道呢[2]!
民國2108年,中國對日抗戰進行了2年多,牟先生3101歲,在昆明,顛沛流離,幸賴學弟張遵騮先生的接濟,才沒有餓死[3],就在這憂患的環境中,他發憤完成《邏輯典範》1書,從此走上獨立創造哲學的路。熊10力先生在重慶,函湯錫予先生謂:「宗3出自北大,北大自有哲系以來,唯此1人為可造,汝何得無1言,不留之於母校,而讓其飄流失所乎?」,湯先生答以胡先生通不過。當時胡適之先生在美,早已離開北大,猶遙控校事,而校中人亦懾服其威儀,不敢與之抗衡[4]。
這位鄉下來的天才學生,得罪了教授,在6年之後終於嚐到苦果。當年蔡元培先生主掌北大,力持學術自由、禮賢下士、兼容並蓄,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皆賴之以成,而胡先生排斥不同學派的作風,是不是對大學的理想造成傷害?
2、衝突原因的分析
胡適和牟宗3的衝突,並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事,而是兩個不同學派之間的衝突,甚至是在回應西方文化挑戰時,兩種不同模式的抗爭,而他們兩個人都是繼往開來的文化鬥士,明爭暗鬥、火花4射、精采萬分,以下做出簡單扼要的分析。
(1)學術訓練的不同
胡適和牟宗3兩位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學術訓練都是有師承的影響,但是自行摸索開創的部分也很重要。
1、胡適之的學術訓練
胡適先生留學美國,在1915年9月註冊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研究部,1917年夏考過論文最後考試,指導教授是杜威先生,胡適說:
他的哲學方法總名叫做「實驗主義」,分開來可做兩步說:
(1)歷史的方法─「祖孫的方法」,他從不把1個制度或學說看作1個孤立的東西,總把它看作1個中段;1頭是它所以發生的原因,1頭是它自己發生的效果,上頭有它的祖父,下面有它的子孫。抓住了這兩頭,他在也逃不出去了!這個方法的運用,1方面是很忠厚寬恕的,因為它處處指出1個制度或學說所以發生的原因,指出它的歷史背景,故能了解它在歷史上佔有的地位和價值,故不致有過分的苛責。1方面,這各方法又是最嚴厲的,是帶有革命性質的,因為它處處拿1個學說或制度所發生的結果來批判它本身的價值,故最公平又最嚴厲。這種方法是1切帶有批判(Critical)精神的運動1個重要武器。
(2)實驗的方法─實驗的方法至少注重3件事:
A、從具體的事實與境地下手。
B、1切學說的理想、1切知識都只是待證的假設,並非天經地義。
C、1切學說與理想都需用實行來試驗過;實驗是真理的唯1試金石[5]。
在胡適的心目中,實驗主義的基本意義僅在其方法論的1面,而不在其是1種「學說」或「哲理」。他強調實驗主義是達爾文進化論在哲學上的應用,因而使人覺得它是最新的科學方法,而且實驗主義的優越性在於它1方面接受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另1方面拋棄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6]。
但胡適去美國留學之前就經過長期琢磨,逐漸發展出自己1套的治學方法了。胡適自我分析的結果是:
(1)好懷疑的傾向─10幾歲時就有懷疑的傾向,尤其是懷疑宗教,反對迷信鬼神,凡是日常生活中的1切理論、記載和事實,如1有懷疑,也都要加以批判來證明或反證明。
(2)自幼熟讀朱熹的4書、5經,等接觸了漢儒的103經註疏,就自己企圖寫批判性的文章,在109歲那年就真的自動自發寫了1篇論文「詩3百篇言字解」。
(3)後來接觸到戴震、王念孫、王引之等人的著作,發現乾嘉學派所用的治學方法,那種歸納、比較和自己1樣,都是積極嚴謹,極其科學的[7]。
從考據學,胡適逐漸學會了校勘學和訓詁學,加上早年馬氏文通的影響,又從康乃爾大學的布爾教授(G. Lincoln Burr)處修了1門歷史的輔助科學(Auxiliary Sciences of History),學了諸如:語言學、校勘學、考古學、高級批判學(Higher Criticism)、聖經及古籍校勘學等等。另外,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教授烏德瑞(Frederic J. Wood bridge)所開的歷史哲學、高級批判學,教導胡適運用史料要小心,例如柏拉圖的對話錄、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之中,偽託甚多。也指導他如何查清偽託,認清竄改[8]。這些對其日後的治學,頗有影響。真是名師出高徒,所以1917年,胡適回北大擔任教授,這位2107歲的青年學者陸續發表1系列驚世駭俗的批判性文章,其實都是有嚴謹的學術訓練做根基的。
2、牟宗3的學術訓練
民國107年,牟先生210歲,唸預科2年級(相當於高中3年級),在圖書館看「朱子語錄」,覺得很有意味,天天看,1個月後,忽然開悟了,知道它所說的是形而上之道,感受是親切的,牟先生說:
使我的生命,我的心覺,有1種超越的超曠,超過現實的感觸的塵世的拘繫,而直通萬化之源。雖然只是外在的想像式的直覺的解悟,說不上內在地體之於自家生命中以為自己之本根。
此時牟先生年輕的生命和天道有了初次親切的照面。除了中國哲學,他對西方正在流行的觀念系統,5花8門,也學得了1些,如柏格森的創化論、杜里舒的生機哲學、杜威的實用主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等等。這些都助長引發牟先生想像之興會,不在其內容,而在他們之系統,有系統而成套之角度。
民國108年到2102年,牟先生在北大哲學系唸了4年,他說給他影響最大的是校內的張申府和金岳霖兩位先生,在校外是張東蓀先生。張申府先生教「羅素哲學」和「數理邏輯」,牟先生對之很有興趣。金岳霖先生是兼課教「哲學問題」,是金先生精思自得的領域,大體是新實在論的底子。而張東蓀精於道德哲學,常常發表論文在《哲學評論》的雜誌上。課外的自修則集中在易經和懷悌海的哲學。而當時則流行科學地哲學,淺近的知識論,大體是經驗主義與實在論的,再透露1點邏輯的興趣,牟先生說:
若對於邏輯和數學沒有精湛的認識,對於西方理性主義的傳統是不能接得上的……我因此感到當時學哲學的人,實在於中國文化生命之根以及西方文化生命之根皆未接得上,只是漂浮在橫面的時尚中[9]……
牟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的慧命,不能不說是集中在易經和春秋。易學方面,牟先生整理了漢易(如京氏易、孟氏易、虞氏易),進而由晉、宋易而下及清易(著重於胡喣之周意函數,與焦循之易學3書─易圖略、易通釋、易章句),在畢業前完成《周易研究》1書之初稿。懷悌海方面,則由其早年之「自然知識之原則」、「自然之概念」2書,進而讀其巨著「歷程與真實」,牟先生自謂以美的興趣與直覺的解悟契接懷氏,故能隨讀隨消化,隨消化隨引發,而想像豐富,義解斐然[10]。
「歷程與真實」剛出版時,牟先生的老師張申府先生曾有1個簡單的介紹,深致讚歎之辭。但他又說了1句話:「沒有人能懂,亦無懂的必要」。牟先生又特別跑去問他的另1位老師金岳霖先生,他也說不懂,只說此書「隱晦糢糊」。原來這是美國學術界流行的評語。牟先生則說:
我讀其書,親切喜悅,歷歷可解,無隱晦處[11]。
難怪牟宗3先生的朋友唐君毅謂其:
天梯石棧,獨來獨往,高視闊步,有狂者氣象[12]。
這位有狂者氣象的天才學生,他的形上學的體悟,他的研讀易經都是受朱子的引入,他對朱子也是讚歎再之,覺得自己「當然不能及於朱子於萬1」[13]。但是在他大3那1年,終於碰到了1位剋星,這位剋星對著他作獅子吼,這位剋星對著他當頭棒喝,使他的心思在浮泛的向外追逐中迴光返照,照到了自己的現實是何所是,停滯在何種層面,讓他心中有了1個超越的而永待向上企及的前途,正視生命的悲情,牟先生說:
這不能只看生命本身,這須透到那潤澤生命的德性,那表現德性或不表現德性的心靈。這裡便有學問可講。這裡是1切道德宗教的根源。我由世俗的外在涉獵追逐而得解放,是由於熊先生的教訓。這裡開啟了1種慧命。這慧命就是耶穌所說的「我就是生命」之生命,「我就是道路」之道路。而中土聖哲,則叫做「慧命」[14]。
這個剋星就是熊10力先生,這是牟先生生命中的大事,從此之後他的學思生命乃形成雙線並行的路線。1是從美的欣趣與想像式的直覺解悟,轉入「如何,為何」之架構的思辨;以後撰著《邏輯典範》與《認識心之批判》,皆順此線索而發展。2是從外在化提昇1步,而內轉以正視生命,契入儒聖之學,此即熊先生啟迪振拔之功也[15]。這也種下日後牟先生以陸9淵、王陽明為儒學正統,而判定朱熹是「別子為宗」的遠因了。
(2)面對西方文化挑戰所做的回應不同
要深入探討胡適和牟宗3在學術上的衝突,必須窮本竭源的從整個近代思想史的脈絡上考察之。中國文化在109世紀中遭受了西方文化的挑戰,從鴉片戰爭開始,1連串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把中華民族帶入了1百510幾年兵連禍結、亡國滅種的恐懼之中,在救亡圖存的軍事鬥爭裡,在分合無常的運動間,在破舊立新的文化運動裡,仁人志士們前仆後繼的以智慧、熱情和鮮血,對時代的挑戰提出各式各樣的回應,茲扼要敘述如下:
1、從思想史上考察其辯證的發展
(1)洋務運動
鴉片戰爭失敗之後,魏源在《海國圖誌》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本書不僅介紹了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歷史、社會情況,更介紹了西方的工藝技術和抵禦西方侵略的1套策略。試看其主張:
於廣東虎門之外沙角、大角2處,置造船廠1,火器局1,行取佛蘭西、彌利堅2國各來夷目1、2人,分攜西洋工匠至粵,司造船械,並延西洋柁師,司教行船演砲之法,如欽天監夷官之例,而選閩粵巧匠,精兵以習之[16]。
為了學習西方長技,魏源還主張「立譯館、編夷書」,並且建議「於閩粵2省武試增設水師1科有能造西洋船艦、火輪舟、造飛炮、火箭、火雷奇器者,為甲科出身」用這些方法來獎勵中國之工藝技術之創造發明,通過以上之方法,虛心學習,必定能趕上西方和西方各國並駕齊驅,達到制夷的目的。除了西洋的工藝之外,他還對西方的政治制度,發出由衷的讚美[17]。
魏源曾親身參與鴉片戰爭的始末,在慘敗之後,痛定思痛,遊歷港澳,迅速地找出正確的方向,學習西方之長處。後來清末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郭嵩濤等人所主張之學習西方船堅炮利的政策,皆未脫離此1路線,此之謂洋務運動。於是傳統知識份子開始正視西方文化的挑戰,決心學習西洋的長處,胡適和牟宗3都採取面對並且虛心學習西洋文化的態度,決不退縮。
(2)百日維新
西元1898年,鑒於甲午戰爭失敗割讓台灣事件,及列國的瓜分運動,愈演愈烈,光緒皇帝受到康有為的感動,不甘作亡國之君,頒布了1系列的維新詔令,其主要內容如下:
A、在政治、軍事方面:精簡機構,允許士民上書言事,以新法訓練軍隊,籌造兵船,添設海軍。
B、在經濟方面:設立礦務、鐵路總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製作新法,允許專利,發展、保護農工商業。
C、在文化方面:廢8股,改革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書[18]。
在這裡獎勵製作新法,允許專利,已經由軍事上的船堅炮利擴大到普遍的工藝技術之創作發明了,而興辦新式學堂和翻譯西書成為國策。康有為明確的指出,工業革命給西洋及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影響。康有為說:
自乾隆末華忒新創汽機,英人以為地球復生日。自嘉慶元年拿破崙募獎新器新書,而精器日出,至今百年創新器者凡109萬餘,於是諸歐強國,遂以橫行大地,搜括5洲,夷殄列國,餘波震盪,遂及於我,自是改易數千萬年之舊世界,為新世界矣[19]。
於是康有為堅定的告訴光緒皇帝把中國建設成1個工業的中國[20]。要「獎創造新器,著作新書」,希望能「舉國移風,爭講工藝、日新事法,日發新議」就能「立國新世」,無敵於天下。教育上康有為主張將各地「公私現有之書院、義學、社學、學墊,皆改為兼習中西之學校」[21]各學堂除了讀史識字,還要學習「測算、繪圖、天文、地理、光、電、化、重、聲、汽」等西學[22]。在這個維新時期,工業技術和西學的概念已清楚的浮現,成為中國的國策和追求的目標,但是百日之後,在保守派的反擊下,發動戊戌政變,維新大臣死的死、逃的逃,這個目標終成泡影。康有為的失敗刺激著胡適和牟宗3去思考維新失敗的原因,嘗試新的進路。
(3)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898年4月,湖廣總督張之洞發表「勸學篇」攻擊維新思潮是「邪說暴行,橫行天下」表示了反對的立場,獲得清廷的支援。他說:
夫不可變者倫紀者,非法制也;聖道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勸學篇、變法》)
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勸學篇、名綱》 )
以孝悌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氣機,夕馳鐵路,無害為聖人之徒也。(《勸學篇、會通》 )
因此張之洞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以中學,輔以西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此為「中體西用說」。日後胡適對此1主張堅決反對,牟宗3則幾經轉折仍不脫離此1路線,以「良知坎陷說」吸收「西體西用」,但仍以中體為優位。
(4)嚴復的「名學」
嚴復曾經留學英國3年(1876到1879),他對西學有較深的學習,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有較深切的瞭解。他有系統的翻譯了1批西方思想家的名著。介紹了西洋的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說。計有赫胥黎的「天演論」、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