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3)

2017-08-13 02:56
导读:(三)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小份额的资源配给的矛盾日益凸现,分配失衡成为主要矛盾。从整体的教
  (三)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小份额的资源配给的矛盾日益凸现,分配失衡成为主要矛盾。从整体的教育支出比率来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1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而1995-1997年各个国家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投入的比重为,印度78.3%,巴西73.8%,墨西哥82.8%,马来西亚74.5%,韩国92%,菲律宾82%,美国74.8%,瑞典72.8%,英国76.3%.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过少。  2.地区及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加大。首先,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2001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最高的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3612.05元,初中为3411.21元;最低的河南省仅为小学353.82元,初中511.29元,相差10倍左右。同年,全国小学生均经费1500元以上的为北京、天津、上海,在1000-1500元的有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4个省份,645元(全国平均水平)至1000元的有10个省份,500元以下的是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99.56元,河南省仅为11.9元,相差60倍。其次,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就全国范围而言,义务教育经费几年来占全部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在50%上下徘徊,且呈下降趋势,同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为11726万人,城镇学生数7248.5万人的现实极不相符。从生均教育经费看,2001年,城镇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教育公用经费两项指标均比农村地区高出将近1倍。在省级行政区范围,2001年,上海市(包括所属郊区)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4875.97元,而贵州省农村人均经费只有484.57元,相差10倍;初中生均经费,最高的上海和最低的贵州农村相差8倍(5182.94:603.73)。  3.农民义务教育负担重。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从全国角度讲,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构成中,教育附加费、学杂费、集资费用分别为102.88亿元、116.22亿元、28.69亿元,占农村义务教育总经费1102.27亿元的22.4%.农民直接负担了1/4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6》  (四)高等财政现存  1、财政压力巨大,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主要源于中国总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育经费不足以至高等教育事业的问题日显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每年教育经费占当年GNP的比例,各年都在2%左右,总是占世界各国的倒数第十几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5-7%,而与中国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4%左右。如要按人均教育经费算,中国更少得可怜。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左右。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国家总教育经费不足以及高等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不高的双重作用下显得捉襟见肘。  2、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已经逐年递减,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高,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仍没走出市场化的道路,辅助渠道还没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对专门针对教育而征收的税费比例又过低,近年来一直低于1%,没有很好的发掘教育税这一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高等教育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应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虽然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杂费呈上升趋势,但还是偏低,而且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免收学费的,并且还能领取助学金,即所谓的“公费”生。  3、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财权不统一。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教育经费的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相对弹性较大,缺乏透明度。二是教育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脱节。三是教育部门无权行使有效的宏观管理权与调控权,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4、对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政府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能否开拓非政府渠道,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中国虽然也颁布了捐赠法,但在具体税收政策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只是实行税前从所得中全额扣除捐赠额外,没有其他税收优惠以鼓励捐赠。投资也是高校经费、特别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自于社会的投资也不是很高,虽然近几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但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制约,《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也看好这一产业,很想向民办高校投资,而投资必然要求回报。《7》
上一篇:国家职能观、财政职能及财政支出范围的理论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