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4)

2017-08-13 02:56
导读: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政策建议 思路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形成合理的教育投资体
  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政策建议  思路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形成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在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和积极吸纳民间投资方面,首先应该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分别采取相应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应该采取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公共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与民间主体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对于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政府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民间主体自主兴办模式,依靠社会民间力量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  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在深化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投资体制方面,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教育事权和教育投资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公共投入比例,从而形成中央、省、市、县对教育财政投资的合理分担机制。建议从充实基层政府财力入手,调整现行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比例,即通过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在此前提下,通过调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分担比例,明确各自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从财力上形成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3.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在财政的教育投入力度方面,应该按照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使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总量每年的递增幅度,至少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的教育投入的增量,重点用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县乡的中小学义务教育投入。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入。《8》  思路二:完善我国教育经费体制的对策思考  1、要大力整合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使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尽量避免低效、无序,进而提高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改革学校分布很散,规模很小,解决由此造成的形不成规模效应,培养成本高,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其次,应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以解决目前庞大的教师队伍给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  2、对财政资金金的教育投向进行结构性调整。(1)在教育市场化改革未完成到位之前,财政仍要对非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给予“惯性支持”,但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逐步减少。(2)要逐步扩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的相对份额。(3)国家财政要解决政府教育方面的欠账问题。一是对于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二是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保障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4)加强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收支的监督,切实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杜绝各种乱收费。  3、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教育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通过产业化来形成教育经费的自身“造血”功能。(1)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办学。可以通过鼓励社会集资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这其中可以考虑发行教育彩票、教育公债等形式;也可以探讨办学方式的转变,举办私立学校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办法,利用社会力量办学。(2)应积极倡导社会的捐资助教,不仅对于国内要积极引导,而且海外同胞历来有关心祖国教育的传统,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积极利用外资。(3)学校的后勤要进入市场,要大力发展后勤社会化。(4)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在注意提高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质量的同时,要使其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5)作为非义务教育产品的接受者,按照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需要对教育产品的提供者进行付费,即付学费,这也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6)积极推动以高校科研力量为依托的型校办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要走出一条“以商养学,以学促商”的路子。《9》
上一篇:国家职能观、财政职能及财政支出范围的理论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