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实现国有资产对社会资本的最大控制(4)

2017-08-29 02:12
导读:三、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率低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改善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一是解决好“

三、改善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率低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改善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一是解决好“进”和“退”的问题。多年以来,国有只“生”不“死”,积累了大量失去竞争能力的企业,不仅使国有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弱化了引导、控制资本的基础。因此,建立健全退出渠道应成为当前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的关键。至于国有资产应在哪些行业、企业进入或退出,应当在保证国民经济安全健康运行、体现经济长远方向的前提下,根据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状况来确定。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讲,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些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产经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就会动摇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市场竞争状况来讲,对于社会资本完全可以发挥作用的一般性竞争领域和行业,国有经济没有必要也没有优势参与进去,应逐步退出,让位于社会资本去经营。这种退出也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本,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当然,在,完全退出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看国有资产在这些领域、行业内能否达到社会平均回报率,达不到就应该考虑及时退出。在退出或进入的原则和上,一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的要求,以市场来实现评价和转让。从职能上来讲,政府应该通过设计战略指导方向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例如省一级政府应对全省的国有资产运营统一规划,明确国有资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目标、国有资产退出和重点进入的领域、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的确立和权责、国有资产重组的措施手段等等,以此统一思想,规范运作。而中央政府应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对全国国有资产运营提出宏观指导意见,为各级政府行使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提供依据。二是解决好“质”和“量”的问题。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经营只注重量的扩张,忽视了质的提高,尤其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大量的闲置浪费,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无序,国有企业不堪重负,这是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把改善国有资产质量放到国有资产运营的首位,努力把国有资产做大做强。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应当充分发挥优质资产的作用,扩大其规模,特别要使优质国有资产同高新技术相结合,带动产业升级。对闲置、亏损的资产,应加快退出、变现。对目前经营较好,但市场前景不被看好的企业,应加速转移。三是解决好“滞”与“动”的问题,提高资本的流动性。资本的流动性差是国有资产运营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政企不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纠缠在一起。这种体制下,经营主体不明确,企业产权不明晰,企业缺乏资产流动重组的动力,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凝滞、固化和沉淀。由于国有股份的特殊性,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往往无法行使股东应有的权力,比如参与分红、配股等,而且也难以行使投票权和决策权。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政府的直接干预,往往造成国有股份控制一切。这两种情况都有停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为资产的流动制造了障碍。因此,我们在国有资产运营中,一定要明晰企业产权,确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地位,注重帮助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制度,为国有资产流动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目前,国有资产运营形成了两个热点:一是授权经营,建立国有资产运营体制的问题,一是国有股减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对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问题。

授权经营指由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授权给选定机构,使其代表国家持有企业中的国有产权和股权,并相应地行使国有资产的投资、营运和管理权利。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明确了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使“产权清晰”有了基础。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上一篇: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涉外税收政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