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金融合作:历史\现状与后危机时代的前景(2)
2015-08-22 01:09
导读: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过程中,包括银行间汇兑、结算、信贷、担保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必不可少,而且贸易合作越深入,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越广泛、
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过程中,包括银行间汇兑、结算、信贷、担保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必不可少,而且贸易合作越深入,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越广泛、质量要求越高,双方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就会越加紧密。目前,随着中俄两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恢复及经贸关系的不断升级,两国在信息沟通、政策对话、融资便利安排等方面所推进的金融合作已初见成效,金融合作机制有所增加、功能有所增强,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两国当前的金融合作水平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于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和政治互信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一)中俄金融合作的双边机制
时至今日,在中俄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两国金融合作的双边机制从无到有,主要围绕金融市场发展、银行监管及政策对话等方面来开展合作。
中俄双边合作机制中,“中俄银行合作分委会”和“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在功能定位上是有差异的,前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研究解决两国银行间的具体合作与技术协调,而后者则是一个中俄两国金融界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应该说当前中俄金融合作所取得一切成效都与这两个合作机制的有效推动密切相关。而部长级“中俄财政对话机制”虽然在实践中仅召开了三次对话会议,但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两国央行多年来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双方高层互访、调整相关外汇管理政策、签署一系列金融和银行合作协定等方式,为两国商业银行创造了合作的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尽管两国央行签署的各种有助于推动双边金融合作的协议在实践中未必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但这并不能抹杀两国央行为此而付出的努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中俄两国在反洗钱、反恐融资领域的合作
相对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而言,中俄两国境内及跨境的洗钱活动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为打击洗钱犯罪,两国除各自采取一系列举措之外,相互间的合作也正在逐步开展。这不仅是因为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提高,使得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斗争没有国界之分;更是缘于跨境洗钱活动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直接关系中俄两国金融体系安全;再加上对于反洗钱来说,金融机构的行动是首要环节,是反洗钱中的关键角色,因此非常需要两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合作,密切配合,联手出击。截至目前,两国在“中俄银行分委会”、“欧亚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小组”(EAG)框架下共同进行了洗钱类型和趋势研究,为维护本地区经济金融安全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尽管如此,中俄两国在反洗钱及反恐融资方面的合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2006年卢布实现自由兑换之后,更增加了中国政府反洗钱工作的复杂性。国内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隐蔽的手段用正规的渠道将境内非法资产转移到俄罗斯,最终利用俄罗斯全面放开的资本市场完成其洗钱目的。为此,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包括建立边境地区反洗钱合作组织、反洗钱信息共享机制、签订反洗钱合作协议、完善外币收入纳入国际收入统计申报范围的制度、联手完善银行技术装备和手段、提高银行从业人员识别可疑支付交易的能力和水平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合作。
(三)中俄两国银行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