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金融合作:历史\现状与后危机时代的前景(4)
2015-08-22 01:09
导读:应该说这场发端与2008年的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部分削弱了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实力的同时,也为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新兴经济大国争取国际
应该说这场发端与2008年的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部分削弱了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实力的同时,也为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新兴经济大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我们可以从中俄两国的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中国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以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体会到中俄两国在创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共同诉求和趋于一致的见解,即都提出了应该提升超主权货币的地位和作用。当然在创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中俄两国能否获得与自身实力相称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知情权,既取决于主要经济大国与中俄两国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程度,也取决于中俄两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大小,某种程度上更取决于中俄两国在这场秩序变迁中,能否提出关于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改革的前瞻性议题设计和广为接受的制度框架建议,以及两国在共同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时能够携手合作的程度。从目前的现实形势来看,中俄两国虽然发出了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声音,但短期内尚不具备挑战既有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实力。基于对现实状况的理性评估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俄两国都在不同场合表态,称并无抛弃美元的打算,有关超主权货币的想法尚处于学术层面的探讨。然而,我们相信关于构建新的金融秩序的探讨与相关努力并不会因此止步。正如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所言:“中俄两国在重大问题上面应制定共同的立场,在目前世界金融格局改革方面应争取共同的目标。中俄两国将与其他国家共同积极参与到世界金融格局改革的进程中来。因为在没有两国发言的情况下,任何决定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有效的决定,也不会考虑到我们这些国家的利益”。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应该通过推进贸易本币结算和推动人民币与卢布的自由兑换来携手为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而努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后危机时代中俄金融合作的拓展空间
在应对和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俄两国已经在多个领域拓展了合作的空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而这些合作成果的实现必须以两国金融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拓展为基础,为此,我们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除了要巩固和深化在现有领域的合作之外,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拓展:
(一)中俄联手共同应对西方世界对新型市场经济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