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2)
2015-10-09 01:03
导读:当前,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为与政府理念的普遍严重背离,这对政府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政府形象受到了
当前,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为与政府理念的普遍严重背离,这对政府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政府形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真实而大量的资料表明,政府理念所描述的很多文明的行政行为正在被政府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所践踏。例如,政府大力宣扬进步行政效率、保证行政公平、发展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但事实上,严重的官僚主义、巧扬名目滥用权力、无度挥霍***、严重污染环境却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政府行为和政府理念的不一致严重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公众忧虑不安,觉得政府言行不一,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大降低,对政府作为感到不满,对政府政策采取分歧作、甚至抵制反对的态度。公众对政府的期看与政府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巨大反差伤害了民众对政府的感情,这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看法。所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至关重要。它做为政府的一笔无形资产,需要政府不断投资,若政府投资不力或使资产运转不良,则会形成不良资产,后患无穷。
目前,中国国内的变化令众人瞩目,中国政府的形象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当我国的政府形象战略研究项目在中心电视台表露时,很短时间内便被32家国内媒体转载,受到7家海外学术团体、超至公司的密切关注。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能否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不仅关系到政府职能能否得到有效行使和发挥,政府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且关系着能否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形成有利的外部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畅通投资渠道,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它关系着我国改革的新型的政府能否得到广至公众的认可、欢迎和支持,能否成功的迈开新的布满希看的一步。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
经过这次机构改革,政府部分实现大调整,以“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新形象出现。但这次能否成功的塑造起良好的政府形象,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行政观,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观念必须跟上形势,适时转变,假如固守以前的陈旧观念,那政府形象必然是不受欢迎的。笔者以为,当前政府观念应实现如下转变:
首先,新型政府不是万能政府,而是有限政府,它只有借助市场、社会的气力,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例如把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交给公众自己负责,即所说的领养绿地,这样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明确了绿化责任,绿化效果明显好转,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其次,政府要实现由“划浆人”向“掌舵人”的转变,主要负责政策制定和引导,不再插手微观经济领域,它只是“足球场”上的“裁判”和“规则制定者”,而不再是集“裁判”、“规则制定者”、“守门员”、“前锋”等角色于一身的万能者。
再次,政府应具备企业家的精神,具有本钱意识,争取单位行政本钱的最大化产出,进步行政活动的有效性,如已经兴起的政府集体采购,大大降低了行政本钱。
另外,政府应纵观全局,实现从部分利益向公众利益的转变,不能把眼光仅局限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政府是非赢利性社会组织,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行为的出发点和回宿。假如政府只看到地区利益和部分利益,那很轻易导致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增加行政本钱。
最后,新型政府要彻底根除官本位的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由“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为民做主”本身就抬高政府地位,显得其高高在上,民众自己的事情应该由民众自己来做主。要淡化为官思想,强化职业意识,政府官员是公务员,即公共服务职员,是人民的公仆,而非人民的主人。政府应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由于“为人民服务”概念太过空泛,到底应该如何界定“人民”呢?事实上是纳税人在“养活”政府,为政府的运作提供资金,政府为纳税人服务是天经地义的职责,而不能把它看作是对民众的赐予。
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假如官员带着权力的标记进进经济行为领域,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公正、公平,损害政府形象。当权力不再作为一种优越于大众之上的物质生存手段时,当官员恢复公仆的本性时,良好的政府形象才会深植于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当政府及政府官员真正实现了观念的转变,真正具备了以人民为本的思想时,健康的新型的政府形象才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