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7)

2015-10-09 01:03
导读:第二,对民众的期看目标予以公道引导。在改革开放中,人民的期看值与社会满足感成正比关系,表现为双方俱增,但非同步增长,期看值增速高于满足感

第二,对民众的期看目标予以公道引导。在改革开放中,人民的期看值与社会满足感成正比关系,表现为双方俱增,但非同步增长,期看值增速高于满足感,人们需求期看值不断增长,同时,社会满足感总是落在后面。公道的期看值应该得到实现,由于非理性思维而出现的过高期看则应予以公道引导。当个体通过理性思维,对自己的需要有明确公道的把握,对政府功能有实际深刻的熟悉,对种种外界***影响能持以冷静正确的态度,这必将有助于对政府行为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结束语
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公众心理期看的变化,各种信息的作用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形象要求会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府职能的改变,政府形象会被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政府形象的塑造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来论述,侧重于制度分析,而对于塑造政府形象的具体措施涉及较少,这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引文:
①《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73页
参考文献:
王乐夫《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项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初版
顾铮铮《从舞台形象谈到政府形象》出自《党政论坛》1994年第5期
张勤《政府形象----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出自《新视野》1998年第2期
杨俊波《关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思考》出自《党建论坛》1997年第3期
陈周旺《政府形象:政府研究的新视角》出自《当代学术信息》1997年第2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周光全《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新形象》出自《中国行政治理》1997年第6期
域域《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出自《党政论坛》1994年第1期
域域《政府形象的出发点》出自《党政论坛》1994年第2期
黄先锋《政府政策与政府形象》出自《党政论坛》1994年第8期
淦爱品《人格特质与政府形象》出自《党政论坛》1994年第8期
蒋云根《政府形象的哲学思考》出自《党政论坛》1996年第9期
熊水龙《市场经济与政府形象》出自《桂海论从》1995年第5期
李近维《塑造有能力得廉洁的地方政府形象》出自《科学社会主义》1996年第2期
林琳《政府形象:市场经济社会的主要课题》出自《市场经济导刊》1995年第1期
徐波《政府公共关系与塑造政府形象》出自《天府新论》1995年第2期
王蓉《政府形象与政府广告》出自《新视野》1998年第4期
蒋春堂《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公关》出自《公关世界》1999年第1期
顾杰《行政意识观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出自《中国行政治理》1997年第2期
张延黎《论行政职员的服务意识》出自《中国行政治理》1997年第7期
刘旭涛《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出自《新视野》1999年第1期


上一篇:从比较上风到竞争上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