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与现代企业理论:分析与思考(3)
2015-11-24 01:03
导读:三种不同理论解说的形而上学性 依据企业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同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企业观以及辩证系统的动态分析法,我们以为
三种不同理论解说的形而上学性
依据企业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同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企业观以及辩证系统的动态分析法,我们以为上述三种关于企业绩效决定性因素的理论解说,割裂了企业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关系的辩证同一,在夸大影响企业绩效一方面因素的同时,忽视了另一方面因素的作用,并且在分析法上表现出明显的静态性与尽对性,因而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形而上学性,其基本观点难以成立。
首先,我们来看产权决定论。笔者以为,企业绩效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由此所决定的企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主要由努力水平所决定的企业经济效率。产权,尽管有不同的学术界定,但它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在财产上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产权明晰在进步企业绩效中的功能就是通过明确界定人们在企业财产上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核心是责、权、利关系)来驱动企业对成员的利益激励机制,从而进步努力水平和企业绩效。这样看来,产权明晰是进步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处于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企业来说,产权明晰的作用更为重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轻率地得出结论: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理由如下:
1.绩效或效率本质上是生产力范畴。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产权明晰是进步绩效的外部条件或外因,而且,产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促退作用;进步绩效的内在动因在于生产力系统清要素的素质和配置状况。因此,从产权明晰角度往探寻进步企业绩效的根本出路,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就产权回属来说,其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由单人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公司制的演变,企业产权回属将出现多元化、混合化趋势,由此决定,企业产权回属不是变得更为明晰,反而是变得更为含糊;其二,纵使企业资产私有回属明确,也会出现资产拥有者追求贸易交易动机和违反道德约束而处于对资产关切的逆向选择;其三,由于现代经营者不仅受到剩余利润之激励,还要受到控制权的激励,所以只夸大剩余利润激励动机是不完善的;其四,假如产权私有化是企业效率的关键,那么无疑可以推论:企业产权发展的方向是私有化,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小型私有企业,显然,这有停于现实。由此可见,从产权回属角度得不生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之关键的结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就产权结构或配置来说,诚然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将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公道地搭配,划清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对经营者构建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是进步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但是,(1)现代企业存在高度的分工合作,其效率本质上是一种“队生产率”,很难划清合作成员之间的单独贡献,而且,在社会化流水作业的生产条件下,要做到合作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经渭分明,是完全不可能的。(2)企业都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尽管通过公道配置产权、规范企业合同关系,可以减少所有者和代理者之间的矛盾,降低交易本钱,进步企业绩效,但是不管如何界定、配置产权,都会存在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产权在主体间的模糊关系。(3)依据产权结构调整论的观点,优化产权结构,公道配置企业控制权,主要是解决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激励题目,没有设计到一般的劳动者,也没有涉及到精神激励,所以不能充分地发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由此看来,产权明晰是相对的,其作用也是相对的。
概而论之,产权决定论的形而上学性与片面性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颠倒了决定企业绩效因素系统中的内外因关系,视产权关系的理顺与利益激励机制的完善这一决定企业绩效之外由于内因;其二,夸大了产权明晰在进步企业绩效中的功能。即使能够出现产权经济学所意指的尽对意义上的产权明晰,其对于进步企业绩效的功能也主要是降低交易本钱,而对于进步企业绩效更有意义的生产本钱,则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社会生产力决定,更何况产权明晰本身就只有相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