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与现代企业理论:分析与思考(5)
2015-11-24 01:03
导读:5.竞争是激发劳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激发劳动积极性不能完全依靠竞争。劳动积极性,从本源上说,是来自于生产经营者欲看或需要的满足。而在
5.竞争是激发劳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激发劳动积极性不能完全依靠竞争。劳动积极性,从本源上说,是来自于生产经营者欲看或需要的满足。而在人性上,既有“好斗”或倾向于“竞争”的一面,也有“好和”或倾向于“合作”的一面,所以竞争只能从一个方面满足人的欲看或需要,不能完全满足人的欲看或需要,这也就决定了不能完全依靠竞争手段来进步努力水平与效率水平。对于具有浓厚“和为贵”文化积淀背景的中国人来说,竞争需要的强度不是十分突出(据被调查的82种需要中,竞争需要的强度只占67位),由此决定,在我国要调动劳动积极性,更主要的应是如何融洽感情,而不是过分夸大市场竞争。
最后,我们来评析核心竞争力论。核心竞争论与产权论和超产权论完全不同,它不从经济利益关系的理顺角度而从生产能力的提升角度探寻企业绩效与竞争上风的决定因素。从哲学的高度讲,这是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寻找题目的答案。笼统地说,这是正确的,但题目在于,核心竞争力论完全忽视了企业经济关系的理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制约,没有从企业是生产能力和经济利益关系或契约关系的矛盾同一体这一本质熟悉出发,来全面地分析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也没有依据经济条件的变化来动态地分析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由此使它表现出明显的形而上学性与片面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从企业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同一角度讲,我们以为企业绩效是由企业生产力(尤其是核心生产能力)、企业经济关系(核心是产权关系)以及市场竞争关系这三大系统因素决定的,其中,生产力系统是核心层次,经济关系系统是中间层次,市场竞争是外围环境层次。依此,我们可以一般地推论: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是源于企业生产力系统。但是假如我们辩证而动态地分析题目,则应看到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理顺企业经济关系与塑造公平公道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进步企业绩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此,割裂决定企业绩效三大系统因素之间的有机联想,忽视企业经济关系与市场竞争关系对于决定企业绩效的应有作用,静态孤立地夸大核心生产能力对于企业绩效的决定性作用,也是片面的与形而上学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假如把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契约理论与治理学的企业能力理论结合起来思考题目,那么我们必须看到,决定企业绩效的能力或核心能力不是纯技术性的生产能力,而是带有技术性、治理性和治理性等多重属性的综合能力体系。这里既有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技术性能力体系,也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性能力体系(包括治理性与治理性能力体系),这两种能力体系同一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营销等经营活动之中,形成企业的各类综合能力或核心能力,决定着企业经营绩效的高低。依此而论,我们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片面性在于狭隘地理解企业的本质与企业核心能力,把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仅回结为技术性能力,由此忽视了体制性能力体系在决定企业绩效中的应有作用。
3.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一般地推论,企业绩效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企业内部生产力水平或企业内部的资源禀赋,但是作为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载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由此决定企业内外部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深刻地影响、制约着企业经营绩效。对于某些处于特殊经济背景,如处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企业而言,制度因素甚至可以成为企业绩效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正由于如此,新制度经济学以为企业生产函数既依靠于技术进步,又依靠于企业内外部的制度结构,并且特别夸大制度规则的功能。据此,新制度经济学者詹森、梅克林以为必须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他们讲;“企业的生产函数决定于权利的规定和统制契约的法律或博奕规则。在现有的技术和知识条件下,企业可达到的最大产出就不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可能,企业生产函数取决于企业赖以经营的契约缔结和产权体系”。尽管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偏颇,但从某种角度讲,还是可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