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1991~1998: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分析(2)

2016-01-26 01:02
导读: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发展速度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从总体上看,这期间沿海15市的经济增长波动大致上


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发展速度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从总体上看,这期间沿海15市的经济增长波动大致上与全国的经济走势基本吻合,但其波动程度却要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我们用各年度gdp环比发展速度的离散系数vσ(vσ:σ/×100%,其中σ为各年度环比发展速度的标准差,为各年度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均匀数)来测定经济发展的波动程度。经计算,1991-1998年,全国各年度gdp环比发展速度的vσ值为2.05%,而同期沿海15市的vσ值则达3.81%,表明其波动程度要比全国均匀水平高出将近86%,也就是说,沿海15市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大大低于全国水平。分市看,这种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在各市之间又存在较大差异。15市中各年度环比发展速度离散系数vσ值最小、从而经济发展最平稳的是上海市,其vσ值仅为1.38%。其后,居发展平稳程度第2至5位的分别为天津、秦皇岛、广州和宁波四市,其vσ6值分别为1.62%、1.91%、3.28%和3.40%。经济发展速度离散系数较大、从而发展过程中波动较大的则有南通、青岛、威海、烟台、北海五市,其vσ值分别达到8.22%、12.33%、13.24%、13.44%和20.75%,大大高于同期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波动的均匀幅度,在15市中位居发展平稳住的第11至15位。经济发展被动较大、平稳性较差,是90年代以来沿海开放城市经济运行和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题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过烈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确应作为沿海经济发展中宏观与中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予以特别关注。

对这一时期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平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更为深进的分析,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某些值得留意的联系。为简便起见,我们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vs来测定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经计算,1991-1998年各沿海开放城市的年均发展速度同其经济发展平稳性之间的vs值为一0.67,属中等负相关关系;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平稳性之间的vs值为0.49,属低度正相关关系;经济总量与其均匀发展速度之间的vs值为-0.31,属低度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第一,这一时期,15个共放城市中,均匀发展速度越高的市,其各年度发展速度间的波动一般就越大,反之,均匀发展速度越低的市,其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亦越小;第二,各市的经济总量与其发展的平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方向变化关系,即大致上经济实力越强的市,其发展速度的起伏波动就越小,反之则波动就越大,但这一联系尚不太明显;第三,经济总量与年均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反方向变化关系,即大体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其发展速度相对较低,反之则发展速度较高,不过,这一联系也不太明显。之所以存在这三方面的现象,原因可能在于,综合实力较强的市,其经济规模基数较大,结构公道化程度亦较高,因而无论是90年代前期经济快速扩张阶段,还是在其后中心加强宏观调控时期,其整体经济运行与发展均较为稳健,速度波动幅度便较小;相反,经济实力较弱的市,由于经济规模基数较小,结构的稳定性亦相对较低,因而往往较易在经济高速扩张时期为一系列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驱动而超常增长,在宏观环境趋紧时又较易为各种政策性因素所制约,导致发展速度快速滑落,从而形成较大的波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对这种规模、速度与稳定性之间的深层次联系,看来极有必要进行更为深进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楚其中某些可能尚未被我们所熟悉的特殊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沿海经济在新世纪初叶更加健康有序地运行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90年代以来沿海开放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991年,15市gdp总量中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构成(%)为15.74:52.37:31.89,1998年已演变为9.89:48.18:41.93,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5.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4.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04个百分点。分市看,这期间15市中有7个市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引人注目地开始回落,这7个市为大连、天津、青岛、南通、上海、宁波、广州,其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上海市,达到14.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5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则普遍明显上升,7年间上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的有天津、烟台、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北海、威海八市,其中最突出的是上海市,上升幅度高达15.96%个百分点。而同一时期,全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系由1991年的24.46:42.11:33.43演变为1998年的17.97:49.21:32.82,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7.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61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这一时期沿海开放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过明显地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从总体上看沿海开放城市已率先进进产业结构演进的新阶段。按照现代产业经济学揭示的规律,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化进程通常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亦开始上升,这时整个经济发展大致上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第二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继续着落,第二产业比重经持续快速攀升达到一较高水平后开始进进相对稳定时期,从而形成一较为明显的高位平台,而第三产业比重则逐渐加速提升,这一时期大致为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在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也开始回落,第三产业则持续快速攀升,这时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化进进中后期发展阶段,整体经济显露出向产业化完成阶段演进的态势。对照这一规律,不难发现,90年代以来沿海开放城市已领先于全国大步跨进了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同时回落、第三产业地位快速提升的产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无疑,这在沿海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中,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历史性跨越。二是,沿海开放城市的结构变动程度明显高于全国产业结构的均匀变动水平。从表征产业结构变动程度的指标“产业结构变动总值”看,1991-1998年,沿海15市整体“产业结构变动总值”达到20.08,而同期全国“产业结构变动总值”则为14.20,前者比后者高出40%以上。显然,这清楚地表明,90年代以来沿海产业结构演变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全国均匀水平,这一地区已成为驱动全国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和推进基地。
上一篇:日本经济复苏及其与东亚经济的互动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