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经济模式:剖析与借鉴(5)
2016-05-16 01:02
导读:尽管社会民主党几经起落,它所推行的“职工投资基金”计划也屡受挫折,但我认为,只要它能吸取教训,改进“职工投资基金计划”,甚至吸收林德伯克
尽管社会民主党几经起落,它所推行的“职工投资基金”计划也屡受挫折,但我认为,只要它能吸取教训,改进“职工投资基金计划”,甚至吸收林德伯克“公民基金”的优点或与之结合进行,并充分利用自己执政机会和广大职工的支持,持之以恒,终会改变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与性质,成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然而,目前瑞典经济仍是资本主义或者国家资本主义,而决不是什么社会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因为执政的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右翼政党,更重要的是这个“福利国家”是靠资本主义经济营造的大“蛋糕”供养的。社会民主党的改革所有制结构与性质的计划,何时能重新启动或者以何种方式启动尚不可知,何时能实现更不可测,“社会主义”或“基金社会主义”仍是社会党要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或纲领,而非现实。有人把当今瑞典称之为“真正社会主义”,这对社民党无异是个讽刺,而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和广大“雇主”(资本家)更会嗤之以鼻。至于称颂瑞典为“民主社会主义”也一样不当。关键在于瑞典经济目前谈不上社会主义而是地道的资本主义,瑞典的民主跟社会主义没有直接关联性。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上所说,民主、法制、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并非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世界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我认为,社会主义需要民主,但民主不必然意味社会主义。瑞典社会民主党靠“民主”制度几度执政,也几度失政,虽避免了形成制度性的腐败和官僚化,但它的君主立宪的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跟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君主立宪的民主制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一样。 四、摒弃所谓公有制不可能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的传统理论观点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性质看,我认为瑞典经济本质上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不仅在瑞典,还有在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中也出现了程度不同带有“公有”性质的“公共基金”,如养老基金、失业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学校教育基金、科研基金、共同基金、投资基金、各种保险基金等等。我们知道,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界出现了一种新型经济机构(也可称新行业)即所谓“机构投资者”。在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业海洋中,有几支带有“公有”性质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发展很快,尤以“养老金基金”令人瞩目。据统计,1995年美国机构投资者共持有金融资产10.2万亿美元,持有全国约50%的股权资产;其间,养老金基金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占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的48.1%,占全部流通股权总额的25.4%①。
几年前,我发表文章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带有不同程度“公有”或“社会所有”性质的新因素②。该文着重就美国的“养老金基金”和“共同基金”两个基金作了若干基本分析:(1)就其所有制关系看,无论是“养老金基金”还是“共同基金”,其资金来源均来自广大“参保者”(养老金基金)或投资者(共同基金)的储蓄或投资,这两类投资机构从其受托经营投资中赢得的资本收入均由“参保者”和“投资者”这两个群体所享用。(2)从其经济职能看,这两类机构投资者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并非由某政党根据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而设计的;它们履行投资社会化职能,将广大投保者和投资者的个人资金转化为社会化投资,将千万人的个人经济行为转化为机构投资者的集体行为。(3)就其经济使命讲,是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及再分配,因为它们经营的不是企业,而是证券资本,哪个行业或哪家企业的效益好和有前景,它们就把资本投往哪里。它们所赢取的投资收益来自于更有效、合理分配及再分配社会资源所增进的经济效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却长期囿于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观点,竟把证券资本的经营活动仅跟“剪息”、“寄生”、“腐朽”等字眼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