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调整看经济全球化对非洲国家的负面影响(6)
2016-12-07 01:08
导读:第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没有解决非洲国家的实际经济问题,相反,结构调整的实施,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结构
第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没有解决非洲国家的实际经济问题,相反,结构调整的实施,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结构调整方案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运作规则制定的。众所周知,非洲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还是现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就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而言,由于殖民主义的侵略,非洲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破坏,非洲被强行扭曲成为殖民地依附性市场,并出现了传统市场和现代市场并存的市场二元结构。更为严重的是,历史上形成的这种市场发展形态并不能因非洲国家赢得政治上的独立而就能轻易得到扭转。相反,由于这种经济发展形态强大的体制力量和历史惯性,使其在非洲国家至今仍是根深蒂固。其次,经济发展现状是,在大多数非洲国家,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广大农村居民的劳动产品主要是满足自给自足的消费,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市场交换。而且,在用于交换的产品中,也大量存在不经货币媒介而直接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因此,非洲的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由此也必然造成非洲市场发育的不健全。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的水平和标准来要求非洲国家,并以此实施改革,这无疑是脱离现实的。这种做法严重伤害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1990年第26届非统首脑会议发表的(关于非洲政治、社会、经济形势和世界发生根本变化的宣言》中明确指出:非洲国家“大都曾同国际货币与金融组织一道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代价。但我们认识到,这些短期措施不足以在牢固的基点上完全恢复我们的经济,也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结构调整的结果如何?宣言描述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10年中,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都在继续恶化。人均收人急剧下降,我们的进出口数额也在急剧减少。我们国家的生活质量在急剧下降,与此同时,有关公共卫生、住房、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都不得不受到限制。与人口增加相比,食品生产也在下降。所有这一切与非洲外债额的惊人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洲的外债额已从1980年的500亿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2570亿美元。这些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上外债的负担,使得非洲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在同期内从21个上升到28个。”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结构调整作为非洲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次实践,折射出它们将面临的重重困难和挑战。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主要是西方国家按照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而制定的。由于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让非洲国家与西方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其后果可想而知。非洲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会急剧扩大,从而使非洲国家濒临经济边缘化的困境。关于这点,非洲国家的领袖们已经认识到:“本大陆确有边缘化的危险。”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则说得更加清楚:“如果目前的条件不改变,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深入,非洲的边缘化状况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