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问题的思考(5)
2017-01-23 01:07
导读:3.政策管制。外商投资领域受到许多政策的市场准入限制,这些限制领域正是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由于外资介入的限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项
3.政策管制。外商投资领域受到许多政策的市场准入限制,这些限制领域正是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由于外资介入的限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项目达不到理想规模,外商采用较为落后的技术甚至放弃投资。如旅游业是西部地区拥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大,目前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外资企业,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几乎是空白。
4.管理水平。西部民族地区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也是利用外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制约因素。一方面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有待提高,要为外商投资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是现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在某些行业或部门管理还是粗放型的,往往在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和外商形成默契;此外,本地区的科技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要迅速提高管理水平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思路与对策
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既有机遇,更充满了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利用外资工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为此,在以下方面应有所强化:
(一)利用外资的目的与规模
利用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我们相信大家都会这么说。可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有一种现象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不顾实际的盲目引进,不管有没有好的项目,不管本地条件如何,走到哪都是要大量引进外资,这是一种典型的跟风现象。殊不知,不顾条件的盲目引进,其结果是引进的外资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引进外资的规模问题,现在的人们一谈到引进外资,都有一种越多越好的良好感觉,且不说民族地区现在引进外资的规模很小,引进外资的规模大点是可以理解的,可一些发达地区也同样是这样的观念,无论多少,来者不拒。这种观念当改变,我们既要考虑引进外资的规模,更应该考虑引进外资的效果和质量,做到适度引进,在滚动中求得规模的扩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利用外资的方向与产业重点
民族地区利用外资需要认真考虑利用的方向,尤其是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和产业确定利用外资的重点,那种不顾条件全面开花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教育卫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应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因为这些产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对庞大,回收期限较长,又事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长远,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能解决资金的短缺矛盾。一些低水平的加工,对环境有危害的项目不管是否外资都要拒之门外。
(三) 健全利用外资的管理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水平
引进外资是一个方面,管理好、使用好外资是问题的另一面,在这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可以说是任重道远,离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首先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没有人才基础一切无从谈起;其次要在软硬环境的改善上下功夫,建立起高效的运作平台,加强成本控制,节省中间费用;第三要加强外资利用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管,使有限的外资朝优势产业聚集,同时要强化资金监管,控制资本风险,切实提高外资使用效益。
(四)深化和细化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
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离不开法制、政策的保障,要走依法引资之路。从现在的情况看,在政策方面,各地均根据不同的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但我们认为,这样做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好的深层次的问题。如有的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土地以零租金的方式出让,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让利行为,但若每个地区都仿效这种做法,其负面的影响更大,对诸如此类的政策必须出台统一的政策进行规范。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法、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法规等,对利用外资的规定都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就大打折扣了。建议出台一部《民族地区利用外资法》,对利用外资的方式、优惠政策、产业重点、资金运作、风险控制、措施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样民族地区利用外资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投资者而言也可以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