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3)

2017-06-18 01:01
导读:表1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00) Tab.1Maineconomicindicatorsforth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areasinChina(2000) 经济指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国同比

  表1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00)
  Tab.1Maineconomicindicatorsforth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areasinChina(2000)
经济指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国同比增幅(%)
            2000年 1999年 增幅(%)   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861.38 1468.86  26.72     8.00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17.63 228.59  38.95    31.50
合同外资金额(亿美元) 88.91  65.72  35.29    50.84
外商实际投资(亿美元) 46.58  42.62  9.29     0.93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52~54页。
  3.4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
  大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层次相对高于周边地区,以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表2)。尤其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移动电话、显示器、酶制剂及各类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产品在天津开发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2000年,该区电子电气行业完成产值515.20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70%以上,新增产值占全区工业新增产值的90%以上。
  3.5大中型企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大部分开发区内都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起着明显的拉动作用。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1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90%以上。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天津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等对全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则以海尔工业园区、海信信息产业园区、澳柯玛工业园区、国风生物海洋药业园区的产出为主导。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形成以三一重工为主体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LG曙光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长沙力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长沙娃哈哈为主体的食品饮料加工产业、以湖南生物药厂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业、以金沙利彩印为主的印刷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表2部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Tab.2Leadingindustriesforseveral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s
开发区          主要产业          所占比重
天津  电子电气、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  2000年,四大支柱
    饮料四大支柱行业           产业占全区工业总
                       产值的89%
大连  石油加工、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  1999年,占全区工
    及器材、普通机械专用设备、金属制品  业总产值的88.5%
    、医药制品、食品加工、服装及纤维制  ,占出口交货值的
    品                  92.2%
长沙  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  2000年六大支柱产
    、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加工、彩印为主  业占全区工业总产
    的六大支柱行业            值90%以上
贵阳  动力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具、电工  1999年,占全区工
    电器、军工产品、轻工产品       业总产值的78%以
                       上
福州  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化制药、机械  2000年,占全区工
    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加工为主的工  业总产值的82%以
    业体系                
  
  资料来源:据作者调研及相关开发区资料整理。
  3.6开发区间发展差异明显
  54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区,成立于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因此各开发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图2)。总体来讲,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实力明显高于第二、三批开发区的实力,东部开发区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先期批准的开发区中,天津、大连、广州三个开发区持续保持领先水平,经济总量之和占全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总量的30%以上。1992年以后批准的开发区中,以昆山、长春、沈阳三个开发区的增长速度最快。从西部地区来看,西安、重庆、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的发展优于西部其它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一篇: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对物流的若干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