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7)

2017-06-18 01:01
导读:(3)从培植创新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在引进新的项目、发展新的产业时,应从增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发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并注重企业

  (3)从培植创新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在引进新的项目、发展新的产业时,应从增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发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并注重企业联系和企业横向结网,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力量;在引进外资和技术时,应着眼于增强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鼓励资金投向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而不能仅关注于开发了多少个新的产业部门和项目、创造了多少个新的就业机会。因为,没有持续的创新和学习能力,现有的产业和企业的优势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发展而出现新的衰退。
  
【参考文献】
  [1]魏心镇,王缉慈.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何兴刚.城市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3]顾朝林,赵令勋,等.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4]张伟,顾朝林,等.中国高新技术区的综合评价.地理研究,1998,17(3):233~241.
  [5]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地理研究,2002,21(3):228~238.
  [6]陈汉欣.中国高技术开发区的类型与建设布局研究.经济地理,1
上一篇: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对物流的若干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