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学之前提(2)
2017-08-06 06:09
导读:我在这篇文章里,不得不发扬其中间半句,而反其道而行之前后半句。我需要对上层建筑要稍加论述!因为,政治始终是经济理论的第一大前提。不管谁承
我在这篇文章里,不得不发扬其中间半句,而反其道而行之前后半句。我需要对上层建筑要稍加论述!因为,政治始终是经济理论的第一大前提。不管谁承认不承认!非议不非议!
实际上,学说虽然是家的附庸工具,却是不能缺少的工具。在我国"存天理、灭人欲"的小农,是没有经济学说的,因为贫穷,要教人们学会忍受,所以皇家统治者就推崇儒家思想--让众人"存天理,灭人欲",来接受穷奢极欲的皇家集权的统治!
现在,时代真的变了,"人欲"就等于"天理"!如果政治家们离开了西方经济学说--能够平息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这样的迷惑人民的工具,政治家们可能就真象猪八戒丢掉了铁耙--只能靠一张嘴了!这会让政治家们在经济的政策上无所适从,或者会使很多政令朝令夕改!就这样政治家们也不能满足"人欲"横流的嗷嗷待哺的穷人!
但是,有些经济学说之"工具"常常磨破政治家们的双手。因为政治家们根据经济学向它的臣民们的许诺,常常成为空谈。例如,凯恩斯理论、供给学派的理论……,这些"工具"就会被政治家们丢弃在一旁。不过,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好的;如果政治家们因为用了某种经济学说而戳下窟窿(如一次次的经济危机),政治家们需要给经济学家们擦屁股--让体面的政治家们颜面何存?
其实,世界上如果没有所谓的经济学家,政治家们只要在现实面前,慢慢地收起它们的专横跋扈的面孔,考虑所有(有钱的)人的需求,天下也会太平的!例如罗斯福的"新政"--上并非是先有凯恩斯的《通论》,后有罗斯福"新政"的。因为政治家们最清楚:"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不过在这些时候,如果穷人们大都沉沦为泥沙(因为他们一般既不识大体--漂浮不起来,也有不多的话语权--翻不起什么浪),使得现实如一潭死水似的风平浪静;但我要提醒政治家们的是:这样的泥沙多了,国家之"大舟"一样不易行走或转舵。这才是政治家们所应该真正担心的!现在的巴西和阿根廷不就是这样的现实例子吗!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反过来说,经济学家们提出自己的经济学说的难处就在于要看政治风向,往往把自己的学说削足适履,充满了御用文人的奴性。呜呼!经济学说到底该怎样为政治服务?政治又在什么条件下允许经济学说的自由探索呢?
如果说经济学说在现实面前为什么会表现出过分地"无能"的原因,是和富人们的"玩偶"--政治脱不了那千丝万缕之干系的!
有些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些老百姓不懂的事情多着呢,政治家们可能最怕我们把每一件事情都搞懂,因为老百姓如果懂了,我们老百姓难耐自己的饥渴该怎么办?
例如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不证自明的"资源是稀缺的"前提!
三
所谓的资源一般应该包括人力资源、资源、知识、技术资源、物资财富资源等。如果没有人反对我这样对资源的概述,那么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在那里呢?例如在我国,是表现在我国人力资源上,仅仅只有十三亿人,不具有无限多呢?或是表现在科学技术资源已经无潜力可挖?也许很多人的常识是自然资源是稀缺的,我只是想问,我国土地上的物产是否已经足够养活着我们十三亿人?这在十年前就没有人敢如是说的话,但是现在,如果说我国物产已经能够让我国十三亿人都吃饱穿暖,并且已经有一定的剩余。我想,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人会反驳的--因为朱总理早在1998年就说过。同时,也宣布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小康社会"的门槛。
如果有人说没有足够的金银资源,让每个男人也象女人(也不是每个女人)一样穿金戴银,我承认金银是稀缺的;如果说世界上没有足够的铀,让每个人背一个原子弹来自卫,我同样承认铀是稀缺的;如果说让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林肯轿车是不可能的,我虽然也承认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决不认为:这是因为组成其物质的来源和制造技术是"稀缺的"所造成的"不可能",我仅仅承认让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林肯轿车是"不可能"的,是因为"人的需要是有限的"!实际上也可以说,即使每个女人都不穿金戴银,即使每一个人都没有林肯轿车,这些并不会人类的其他方面--特别是主要的生活质量方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