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经济学之前提(5)

2017-08-06 06:09
导读:正如杨小凯先生所论述的,以前学家所使用的均衡漏掉了亚当斯密的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经典!其实,我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亚当斯

正如杨小凯先生所论述的,以前学家所使用的均衡漏掉了亚当斯密的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经典!其实,我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能够提高社会生产率的论断在本质上是互相矛盾的。因为,西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不能"解释"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里所谓的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学说,所以只好利用边际分析的理论来与之侧面对抗。
其实,资本家只是无偿地占有了(工厂)通过企业内部的社会分工提高的社会生产率、同时又减少部分社会交易成本(例如上下道工序之间的’产品’交换)的所产生的大于所费的社会成本(工人工资和原料价值)的"剩余价值"--利润。当然,资本家也有无偿地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嫌疑--但一定不是全部工人所创造的!那么,资本家的"剥削"何罪之有?
但是,由于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财富的一部分是"集体"共同创造的。企业向代表"集体"的国家政府交纳一定的税收就有了充足的"天然"理由,而不再是国家对资本家(或企业)的强制性地剥夺!反而是不纳税的企业和个人就是对"集体"创造的财富的无偿占有,这时候资本家就存在着"剥削"!就是天然的犯罪!
过去我们所认为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理论,在现实面前不过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偏离轨道的火箭"!虽然糅合着无穷的美好的愿望在上面,却眼巴巴地看它坠入谬误空间!如果我们认真地反思一下过去的经济学说,它们无不都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畸形产物!
所好的是,邓小平给我们留下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事实上,对于一个家庭,如果通过一定的资源管理,在原来的基础上,一定能够增大这个家庭的财富;对于一个工厂,通过一定的管理,我们能够让一个工厂创造(或节省)更多的财富;那么,通过一定的管理,对于一个国家,同样能够达到国与家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生产过程的管理效应是切实存在的。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尖锐对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可是为什么国家计划经济--一种最系统的管理,却不能使国家富裕呢?其实,这就是"管理成本"问题。当管理信息不畅,再加上"提防"人性贪婪,迫使政府管理机构臃肿,社会大生产的管理效应所创造的价值都内化成为了管理成本,谁能够体会得到计划经济的好处呢?这仅仅是计划经济的一个失败之原因。计划经济失败的另一些原因之一是:计划经济永远不能把"人性"计划得完美无缺!例如,在我国,用"道德"约束人性,就象用绳子系着牛的牛角,看着似乎抓着了问题的关键,却无关于人(性)的痛痒!有报纸在宣传我国反贪污、反腐败的成绩时,说我国已经抓了150多万贪污腐败分子,我不认为这是政府反腐败的成绩,反认为是政府的失败--因为把这么多过去曾经是优秀的国家干部置于可以贪污、能够腐败的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不是一种被浪费并产生极大反作用的社会"管理成本"吗?
我再次坚决否认"工资等于劳力之边际产物"的西方经济学这个前提。因为它同样不承认生产的管理效应。在这样的前提下的经济学说,由于不能解释经济危机的产生的原因,又怎样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呢?
经济学上的有些道理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有买就有卖;卖者赚钱,买者付钱;买者可能再卖,赚回更多的钱;卖者如生产所有者,买者如消费者;所以能得到同上面一样的结论:
(卖者)所得>(卖者)所费
而同时作为消费者,或者由于消费倾向、或者个人的生命周期问题:
(买者)所费<(买者)所得
我们不难看到,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和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就是没有相等的可能!买卖永远不相等--有效需求当然不足。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应该是政府怎样通过税收等手段把赚钱的人手里所赚的钱(哪怕是一部分)怎样再回流到买者手里、或者怎样提高个人的消费倾向、或者怎样周转人们因为生命周期所存款项--这与政府的财政政策有何干系?可是,有人偏偏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有人还把它与工人的工资刚性联系在一起,似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不能出清就是工人的工资是刚性的在作怪哩!
上一篇:关于某国有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思考(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