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冲突过程:一个案例研究(4)
2017-08-09 02:39
导读:应该说,三人都是在自己的知识背景下提出了合乎逻辑的意见,不过尽管有了冲突,但是三人基本上都是在冷静地分析对方意见,而不是互不接受,也都承
应该说,三人都是在自己的知识背景下提出了合乎逻辑的意见,不过尽管有了冲突,但是三人基本上都是在冷静地分析对方意见,而不是互不接受,也都承认各自想法所存在的问题,做产品缺乏研发能力,做代理没有合适产品。做服务更不知从何做起,因此知识冲突迈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并且很自然地跨入了第三个个环节——转换阶段。 在知识冲突的转换阶段,李董虽然反对李工和陈总的意见,但他深知自己在学识上的局限性,所以还是更多地在听取、学习李工和陈总的意见,虽然争论不断,但更多的是一些建设性的批评,李工和陈总也是如此.三人都很注意把握对方的想法,不仅仅在工作时不断地讨论、争论,甚至在吃饭和下班路上这也是主要的话题,同时三人也利用各自的社交圈子,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于是,陈总的管理经营理念、李工的专业技术知识、李董的市场直觉三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经过不断地冲突,不断地吸取对方的想法之后,三人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即:并不能因为研发能力薄弱,就放弃新产品,产品还是要做,而且要加大技术投入,但同时也要加强服务意识,通过服务来增加企业竞争力。
在确定这一战略方向后,三人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讨论,最后终于形成一个新的想法,因为中国各大城市有大量民工,仅这一市场里就存在着巨大的长话量,但是很多工地固定电话一时无法铺设到,那么无线话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亚大的策略就是,用自己生产的无线话机铺设到各个可能产生话费量的点上,然后租用联通或移动的网络来通话,中间所有的费用全由亚大出,联通只需提供现成的网络,最后产生的话费大家分成,这项业务对联通来讲显然是非常欢迎的,而亚大也可以通过生产与服务的结合有效地弥补公司原有技术力量的薄弱,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完成了该案例的第一轮知识冲突。 2)第二轮知识冲突.虽然无线公话运营业务的创新构想已经生成,但毕竟前人未曾做过,对亚大来讲,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形成新的盈利点,也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进一步讨论时,大家的意见再次发生了冲突,李董多年的经商经验以及一贯稳扎稳打的风格,使他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意识,他觉得这项业务的不确定性太大,事先要铺设庞大的话机量,再加上人工、维护、推广等费用,成本很大,并且一旦亚大展开这项业务,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都要向这项业务倾斜,因此,李董对该业务投了反对票,陈总由于其一贯的服务理念、前卫的市场意识,以及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悲观预期,使他极为支持这一业务,而李工本人是技术专家,对于亚大的技术力量更是知根知底,深感这样的方式最能弥补技术力量的不足,再加上在通讯行业闯荡多年,因此看好这一新业务,这样,冲突再次发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不过在冲突的发展环节,当事人在辩论的同时,都作了适当的让步,李董虽然反对,但并未因他是最大的股东而专断地否决这项提议,陈总和李工觉得事关重大,确实需要进一步论证该业务的可行性和降低该业务的风险,三人对该业务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看是否存在着潜存的危机或是机遇,于是冲突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即转换阶段。
在这次知识冲突的转换阶段,大家开始搜索各类信息,多方咨询公司内其他管理人员和专家意见,良性互动的学习得以发生,结果发现该业务至少还具有两大潜在优势,第一,由于大量的话机是铺设到小店,因此亚大掌握了终端客户资源,在21世纪,终端客户资源无异于企业的命脉,从长远来看,亚大可能要和外商合资,对于外商来讲,他们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他们最看重的是终端客户资源,第二,有了像小店之类的客户资源,亚大甚至可以开展物流事业,小店的进货渠道一般都是批发市场(有的甚至是二级、三级批发市场),价格往往偏高,而这是亚大的机会所在,当亚大的客户积累到一定的量,如一个城市达到几千家,那么亚大就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客户网络进行货物的统一配送,也就是亚大从厂家直接进货,小店把货物订单发送到亚大,由亚大统一配送,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小店的进货价格,亚大也可从中盈利,形成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