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李白生平研究综述学毕业论文(6)
2014-08-01 02:10
导读:李白正在宣州一带游历,因此将李白《奔亡道中》五首与《南奔书怀》一起系于至德二 载。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此二诗写于天宝十四年冬季安禄山
李白正在宣州一带游历,因此将李白《奔亡道中》五首与《南奔书怀》一起系于至德二
载。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此二诗写于天宝十四年冬季安禄山叛乱时。郁贤皓《李
白洛阳行踪新探索》(《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3 期)一文认为这组诗说明了李白携
宗夫人由梁园经洛阳沦陷区向西过函谷关奔逃的经历,并对李白在安史之乱初起时的行
踪作了清晰勾勒。
第三是李白长流夜郎问题。对这一问题上主要有两种结论,即“未至说”与“
确至说”。首倡未至说者为北宋曾巩的《李太白文集后序》。王琦《李太白年谱》,詹
英《李白诗文系年》,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从军《
李白考异录》,郁贤皓《李白丛考》等专著都采用这一说法。清人程恩泽《程侍郎遗集
》、黎庶昌《拙尊园丛稿》等提出“确至说”,但未得到响应。进入80年代,者们
围绕这两种观点进行了长期讨论。邱耐久《李白确至夜郎考辨》(《学术论坛》1982年
第2期)认为李白曾流放至夜郎。 王定璋发表《李白确至夜郎考辨质疑》(《学术论坛
》1983年第5 期)认为李白未曾到达夜郎。林东海《巫山巴东夜郎》一文认为李诗《流
夜郎半道承恩放还》诗中“半道”一词应理解为“贬期的中间”而不应理解为“半路”
,因此李白确实到过夜郎。进入90年代,《李白研究》第2 期同时发表了张才良的《李
白长流夜郎的》和陶锡良的《从唐律析李白流夜郎》。张文从唐代律令出发,
认为李白得到的判决为唐律中最严厉的“加役流”,时间为三年;李白长流夜郎的首程
地为舒州怀宁长风沙,首程时间为乾元元年六月;李白到达了夜郎。陶文也认为李白此
行确至夜郎,但认为李白赦放的时间为乾元二年五六月间,而且《自汉阳病酒寄王明府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中“今年赦放巫山阳”之“巫山”指的是夜郎流放地的一座小巫山。张春生《也谈李
白流放夜郎与唐律适用》(《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亦从唐代法律出发,
认为李白判流时间在乾元元年三月,五月上道服刑,十一月到达夜郎贬所,次年五六月
间遇赦获释;并勾勒了李白流放所走的路线。王辉斌《李白长流夜郎新考》(《李
白研究》1991年集)认为李白巫山遇赦是不存在的。不久王辉斌又发表《李白长流夜郎
的真实考述》(《传统文化》1991年第4期), 文章对李白流放期间所作的20首诗
歌进行了重新系年,并对李白流放的真实状况进行了全面讨论。至此,“确至说”得以
确立。
第四,李白在巴东的行踪也是研究者们论述比较集中的。刘友竹《李白三到渝
州》(《重庆晚报》1988年7月29 日)认为李白三到渝州的时间分别是开元八年、开元
十二年秋、乾元二年三月。许嘉甫、许玮的《李白三下渝州考异》(《成都大学学报》
1997年第1 期)结论与刘文相同。许嘉甫还作有《李白四渡峡江考异》(《成都大学学
报》1998年第2期),文章对李白四次出峡的时间和路线作了大致的描述。
除以上这些论述比较集中的问题外,还有不少文章对李白行踪的其它方面进行了考
察。
竺岳斌《李白东涉溟海行踪考》(《唐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2 期)认为李白“东
涉溟海”之“溟海”乃今之剡中盆地。
刘友竹《李白遇赦前后行踪考异》(《成都大学学报》1988 年第4期)认为:李白
曾被流放到过今天重庆市一带。
王辉斌《李白初游安陆时间考》(《荆门大学学报》1990年第4 期)认为李白开元
十四年秋自维扬到江夏后第一次游安陆,接着在随州结识胡紫阳,然后至襄阳,从李浩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处求得援助,旋即远客汝海,途中结识王昌龄、元丹丘,第二年春天“近还郓城”
。
毛水清《李白炼丹地点考》(《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对李白一生中曾经炼丹
和打算炼丹的地点进行了逐一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