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学毕业论文(2)
2014-09-17 01:05
导读: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的一体化政治,将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均纳入政治斗争的轨道,使之从属于政治,成为政治的附庸。而
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的一体化政治,将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均纳入政治斗争的轨道,使之从属于政治,成为政治的附庸。而以文学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斗争则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们产进行过对
电影响《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中资产阶级倾向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对丁陈反党集团的批判;对右派分子反党言论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文艺黑八论的批判;对反党小说《刘志丹》的批判;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倒一切文化,实行法西期文化专制主义。几十年来,政治意识形态斗争一直作为一体化政治的核心构建整个社会生活的中心。文学的本质被扭曲,其功能与作用被大大歪曲。一方面,它的功能与作用被极大地夸张了,它成为经邦济世,关乎国家、民族、阶级和党的命运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另一方面,文学的功能与作用又被无限的地缩小了。文学只剩下了政治及功能,文学之为文学的审美特质遭到放逐,文学的娱乐、休息、消遣、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被和笔抹煞,文学在历史和现实中呈现的多级多层本质被简单地规定为政治意识形态本质。文学失去了其作为文学的文体存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走出绝境、回归文学自身的历史契机。长期形成的政治—社会批评的文艺学范式已无法全面解释文学现实提出的大量,它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范式的危机时期。
新时期文学运动是本世纪我国文世学范式的第二次伟大转折,是中国当代文艺学语言论转向之滥觞。它打破了长期禁锢我国文学事业的左的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冲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重枷锁,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姿态,更新了观念,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文艺学的思维方式:从语言、文学的本质观到文艺学的核心范畴、概念系统、价值标准、语言文体、逻辑运演程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文学在这一变某中发生了从中心到边缘的“三级抛离”,面临着重新定位的社会选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首先,阶级斗争已不再居于我国社会生活的中心。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曾经以扭曲的形态处于阶级斗争“风口浪尖”的文学随着它所依附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中心的消解而不得不接受边缘化的抛离。
其次,在新的政治生活格局中,曾经居于重要地位的文学艺术已不再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开始了寻找一种独立的文化品格的历史进程。文学去除了其浓重的政治和阶级斗争色彩,逐步向文学自身返归。但这一返归之途又是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文化运动一样,新时期文学运动的发达借助了许多的非文学因素,它超载地作为社会政治斗争的重要部分而居于社会生活中心,因而使新时期文学运动有了远非文学所能容纳的更为宏大的规模,更加夸张的轰动效应,也吸引、裹挟了大量的文学同路人加入行列,成就了世界历史上人数最为众多的
美学文学理论运动。新时期文学经过拔乱反正阶段后进入到全部观念的革新阶段,文学卸去了超载的政治负荷、失去了轰动效应,离散了大量文学同路人。新时期文学运动必然地随着80年代的结束而结束了。正是从这一痛苦的沉落开始,文学寻找着新的文化格局中适宜的座标和独立的本性。
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商品化以汹涌之势冲击文化艺术。几十年乃至几千年来居于文化正宗地位的文学已失去了其文化艺术中的主导地位,而让位于以广告、影视、通俗单乐、通俗声像为主体的大众通俗艺术。文学被再一次向边缘抛离。
这是一个经济膨胀而文化失落的时期。在当前商品文化的氛围中,严肃的文学追求在商品大潮面前显现出一种荒诞感。通俗商业文化已堂而皇之居于艺术正堂,而理论的批评天职则让位于文化广告与商业谋略。崇高和悲剧被放逐,深度感历史感消失,价值中心消解。媚俗浅薄的娱乐文化已经给社会传染了一种精神免疫功能丧失症:对文化享乐的沉迷不返,对艺术即广告的认可与服从,对明星崇拜与追星狂欢之后虚无的漠然承受。我们面对着卡里斯玛的消散与文学旧范式的终结。而文学的“三级抛离”,既是旧范式失范的表征,又是新范式建设的现实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