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学毕业论文(6)
2014-09-17 01:05
导读:由于主义市场的提出,我国当代文化加速了文化转型的现实步伐。通俗市民文化的迅速崛起,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化文化的一统局面,形成了与严肃高雅文化
由于主义市场的提出,我国当代文化加速了文化转型的现实步伐。通俗市民文化的迅速崛起,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化文化的一统局面,形成了与严肃高雅文化对峙的新的文化格局。通俗市场民文化的勃兴一方面是对传统的单一叙事话语、元范式时代的反拨,其产生与发达具有市场时代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它的平民化倾向适应了当代市民大众在闲暇时光娱乐消遣的需要,它以通俗易懂、轻松谐谑的格调首先赢得了文艺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它的市场本质和效益原则又推动整个文化走向商品、走向拜金主义,成为扼杀文世自身的看不见的手。大与诗本质上的内在冲突日益呈现在我们面前。由于当代经济的世界化,也带来了文化的世界化。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化策略日益形成一种权力话语,对我国当代文化构成新的侵略。而当代中国市民文化则在西方后现代文化中找到了某种认同。
在这一文化转型背景下的我国当代文艺学的范式转换,同样呈现出一种边缘化的多种话语非体系并陈状态,新论热潮中引进的西方近百年来的各种批评思潮及流派,在与我国当代批评的的结合中,删汰了大量浮躁的鹦鹉学舌式的搬用之后,逐步进入了西方视界与中国视界的融合阶段,并不开始向批评的实践操作发展。不同于西方当代范式转换的明晰的历史性的两极摆运动动,我国的文艺学呈现为批评中心的消解及多种对立范式的话语多元并陈的局面。从属论的政治批评将成为昨日黄花,社会会历史批评仍具有相当一部分实践者,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寻找与当代思潮的新的结合部(如新历史主义)。由新时期兆端的新的批评话语在我国逐步成长起来,其类型可分为三:其一为作者中心论的批评范式,主要包括以弗洛伊德精神为主的各种心理批评、原型批评,同时还包括一部分传记批评及大量创作论研究。其二为本文中心论批评,主要包括形式批评、语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与叙事学批评,也有少数人开始实践符号学批评与构主义批评。其三为解释——接受批评范式,包括现象学、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批评,已有人开始实践审美经验现象学及文学的意义论批评尝试。在各种批评话语中,接受研究与中国传统理论找到了较多共振点,而批评话语在总体上趋向于在新的历史主义基点上展开深入的语言本体研究。近10年来,三类批评范式都展开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都未形成与我国当代文学实践紧密融合的理论模式、核心范畴、概念系统与操作方式,尚未拿出令人信服、堪为经典的批评范例,亦未形成相应的文学共同体。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那么,我国当代文艺学将如何在当代语境中重建自身,实现范式转换呢?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打开一片新的理论视野,一种新的文学范式就是一种新的提问方式,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文艺学范式的变革中,由于中心消解、多元并立,使各种文化思维、各种批评话都有了充分展开的可能性与或然性。但原因史的先在状况和文化的现实语境又必然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趋向。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只能在一系列两难困境中开辟一条视野融合的道路。
首先是对西方文化参照系的两面观。一方面,在当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引进,使中国文化展开了广阔的当代视野,更新了观念,吸纳或接受了众多方法论模式及人文话语,特别是在思维方式的革命上,动摇、震撼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当代样态。这种影响刘当代文化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看到,当代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又深藏着一种西方中心的后殖民主义权力话语:一种后东方主义。在经济渗透的背后实际上在进行一种“语言殖民”。这种“殖民”不再通过财富侵吞的方式,而是通过声光、影视、广告、艺术的浸染,通过文化意识的权力方式来操纵,使中国文化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失去对等的文化品格,成为由西方中心文化设定的东方景观。中国文化便在这种民族性的消解中陷入极为深刻的危机之中。因此,那种“追踪西方当代文艺的最新发展”,力图完全融入西方中心的话语世界的观点,丧失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等交流的支点,也就会丧失中国文化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