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刘小枫作品中的救赎意识学毕业论文

2015-01-19 03:04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试论刘小枫作品中的救赎意识学毕业论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论文关键词:刘小枫 救赎 身体 灵魂   论文

  论文关键词:刘小枫 救赎 身体 灵魂
  论文摘要:刘小枫的西方现代基督教神学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界曾激起强烈反响,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在转型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危机与现实问题,救赎意识便在此时成为一种精神渴求引起了九十年代文学的注意。本文就刘小枫作品中出现的救赎意识进行了分析。
   
  刘小枫说过:“我从美学、心理学、哲学转向神学,首先是出于个人信念,随之是学术之意向。”[1]他认为神学不仅是最美、最艰深的知识学,更是与每一个体的实存本身的问题贴和最紧的知识学,是关于人之成人的知识学。按照西方现代新教神学的观点,宗教信仰纯粹是个人的事。所以我们对刘小枫本人的价值取向毋须深究,在这里,我试图关注的是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救赎意识。 
   
  一、关于“救赎”的界说 
   
  “救赎”是一个宗教术语。按照基督神学的基本理解,如果宗教是指负有罪性的人的悔改活动,那么“救赎”则是指这个活动的过程。据《旧约全书》记载,那时常常会将土地和奴隶转让、抵押后又重新赎回,在这种情况下,赎回实际上就是付出一些代价把它们(或他们)从奴役状态下解救出来,这也是“救赎”最初所表现的一种商业意义。可正是这个词,在以后的《新约全书》里却被人们用来说明上帝对他的子民所采取的第一个施恩行动:由于某种原因,人们走上了歧途,离开了上帝,离开了故土,流落异邦,受人奴役,于是上帝把他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使他们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今天,人的转让或受奴役主要是在灵性上的,是人类本身的罪恶在奴役人,使人远离了上帝,背叛了上帝,人理应受到惩罚。就在人类处于一筹莫展、毫无希望的困境中时,上帝让耶稣基督来到了人类中间,让他替人类背负罪恶,成为被诅咒的对象。当基督主动献出自己的生命流血死去后,他便完成了拯救人类的任务,为人类争得了永久的救赎,并得到了群神永远的歌唱。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基督教强调世界是一个“涕泣之谷”,是一个罪恶的充满苦难的世界,人类因分割而冲突,因冲突而防备,因防备而疏离,因疏离而至孤独,超越人类的不幸处境需要上帝的神恩,需要救赎之爱的拯救,以爱去分担所有不幸者所遭受的苦难和凌辱。拯救深渊与拯救的主题乃是西方文化中涉及伦理——宗教价值的恒常主题,在犹太基督教文化精神传统看来,人既能堕落也能得到拯救。 
  由“救赎”的渊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堕落,并且早就懂得,在他们的灵性长期被深深的黑暗所包围时,需要一个带路人,把他们从怀疑困惑的黑暗中拉出来,带着他们一道进入光明和肯定的地方。这就是救赎深刻的意义,它的目的是实现正确而又适当的事情。 
   
  二、为什么要救赎 
   
  九十年代的社会转型使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特征渐趋明显、形态渐趋完善的发展阶段。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又丰裕多样化的商品生产,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准,政治与文化的多元化,都展现了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的积极风貌。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也因激烈的转型而一直处在不断的变革中。特别是随着一切文化行为和文化经验在几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推入商品的洪流,大量曾经受到约束和压抑的人的各种欲望被最大限度的释放了出来,它们在成为经济发展动力和源泉的同时,也为国民在物化的世界里沉溺于物欲提供了宽阔场地。作为本体生命的正常基本需求,物欲的满足毋庸置疑是应当被肯定的生理需要,但它必须以服从正确恰当的理性调配为前提。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期间,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了价值颠倒,理性消亡。正是由于暂时的理性缺失,物欲变得狂妄自大,开始疯狂的腐蚀着社会的肌体。面对物欲泛滥而导致的精神上的自我迷失、对人生叩问和理想追寻等精神价值取向都处于悬置状态、人的主体性被自我物化后消融在日常的生活流中成为时代精神危机产物的现实,通过理性营造的高雅、文明精神开始溃败,丰盈的主体和高贵的精神逐渐萎缩。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另外,随着当代社会信息科技知识的迅猛发展,中国己经不可避免的被来势汹涌的后现代主义所席卷。不可否认,作为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观看世界的全新视角。它所倡导的大众而非个人的创造性,以及对多样性、差异性、非连续性和开放性的强调,都极大地拓宽了人类思维空间,促使了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向纵深发展。 
  然而,在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有了新飞跃的前进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的反思和批判,却表现出一种盲目否定一切的极端化态度。它否定了传统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一切尚有建树的价值和内涵,并对它们进行怀疑、否定、解构和颠覆意义上的全面、彻底的批判。不仅如此,由于过于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他们还竭力主张追求一种一次性消费的文化态度,推行一种反对一切蕴涵深度的文化精神而追求认知的平面化、反对一切整体的充实感而追求事物的零散化的思维方式。在后现代主义一次性消费思潮的冲击下,寻找刺激、新奇、不安定、混乱和破碎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多元的时尚审美。在价值的“诸神混战”后,艺术价值的特殊性轻易就能否定道德的普遍性,阅读文本的自由想象也可以轻松动摇不可或缺的理性基础,至于解构的游戏精神,更是可以随意取消理性的真理。人们对理想道德的彻底回避、对当代社会理性的有意疏离、对直逼人心的文学品格的漠不关心,使得恐怖的欲望祛魅下,主体分裂,真实缺席,意义解构,“欲望化叙事”、“肉身化狂欢”的盛行,使审美的超越溃变为了欲望的投合,作家们完全沉醉在光怪陆离的个人欲望话语彩妆中涂脂抹粉,却对人世间残存的诗意与理想、对人类心灵需要的普遍性关注视而不见。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然而,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应当有某种无限伟大的东西,使人类能永远对它顶礼膜拜。一旦失去了它,人们将无法生存下去。这种无限伟大的东西就是一种精神、理性与审美能力的合体。没有它们,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感觉、本能、情感、无意识及内在体验也会片面夸大,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的道德责任冷漠化,审美习惯粗俗化,理想追求虚无化,行为方式非理智化。特别是当对个体感性存在及主体自身直觉经验的探讨一旦脱离了理性精神与实践活动的制约,个体就会极力寻求一种绝对自由的自我实现,从而陷入唯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悲观绝境,而这也是人类困苦和危机的思想根源。

上一篇:读解再别康桥中的“轻轻”与“悄悄”学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