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学谈
2015-05-11 01:00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直观教学谈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1、说明文直观教学的含义“直观
毕业
1、说明文直观教学的含义
“直观”的意思是用感观直接接受或直接观察。有语言直观,模象直观,实物直观等。在教学领域,它是从学生兴趣出发,切合素质教育脉搏的1种创造性教学方法,尤其在说明文教学中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效果。
2、说明文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
(1)传统的说明文教学的不足和直观教学的特色
传统的说明文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毫不动情地对说明对象加以解说,往往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语文教学通讯》上,就有人慨叹上完《苏州园林》后却怎么也感觉不到苏州园林的美,更别说感染给学生这种美了。其实不然。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尽管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的描写,但它也有自己的魅力,如严密的逻辑关系、秩序井然的说明顺序,多样的说明方法,有的也不乏生动的语言,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鉴于教学设备的简陋,或是由于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抛弃了与说明对象密切相关的图片、实物,甚至1些完全可利用的简单声像设备,如幻灯机、录音机和投影仪等,而象上散文1样去分析说明文。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于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根据国外有关专家的测定,人类感官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因刺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视觉占83%,而听觉只占11%,视听等综合刺激能产生最佳效果。不仅如此,人类对信息记忆的保持能力与信息提供的方式也有关,72小时后保持率为:讲授情况是10%,观看是20%,视听并重是6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运用视听的直观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事半功倍(《教育艺术》2001.9)。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理应调动1切可视可听可触可感因素,让说明对象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再创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手段的创新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与社会实践并重 ,与能力培养结合,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重于知识积累,忽视了创新思想的培养。在说明文教学中如果在语言媒介的基础上,注重模象、实物直观,对学生施以影响和教育,使他们成为1个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的构造原理和基本规律,就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如果总是采取老1套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尤其在素质教育阶段,为学生设计1个可观、可感、可参与、可想象的充满情趣和美趣的趣味世界尤为重要,也是势在必行的。
(3)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分析
目前,尤其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的传统观念重,素质教育实施少,学生学习说明文味同嚼蜡。有不少学生认为学说明文就是要掌握课文用了什么顺序,用了哪些方法,这种纯记忆的学习往往很机械,难以进行知识迁移,难以激发学生究事探理的兴趣,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说明文之所以不被学生重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说明文没什么兴趣。兴趣是什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1个人对某种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对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手段,是学习的动力、创造力和持久力,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与感情密切相关的,它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以巨大热情和耐心去对待、去研究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这种专心、热情和耐心,常常是创造性发现的先导。特别是儿时、青少年时的某种兴趣,常会发展成其终身奋斗的目标。而直观教学目的也就在于培养教育对象学习的兴趣,其中说明文因其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大至宏观宇宙,小到微观世界,包罗万象,且处处有着无穷的奥秘,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有着别的体裁所不及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说明文直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丰富人的心灵,解放人的思想,高扬人的创造力”。说明文的直观教学在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方面意义重大。
文学教学重情感体验,说明文教学也1样,不能只有理解没有喜爱,面对1个个说明对象,在可直观的前提下,甚至把动手带进课堂,学生的情绪不能不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学生必然自己踊跃去体会、领受,而不需要旁人代为说明,也不愿意旁人注入,这种主动获取的效果是被动接受所不能比的。新疆哈密5中王萍老师就曾把音乐引进诗歌《敕勒川》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同学们入情入景,展开联想,从而体会到诗人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说明文教学也是1样的理,需要把直观因素带进来,它简直就是酵母,有了它便激活了课堂,教师也就很容易引导学生面向现实认识事物、理解事理,走近真、善、美,有所创新,这也许就是那种“活跃而出神的教学方法”吧,我国当代老1辈名师于漪对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亲睐有加。
3、说明文直观教学的具体操作
(1)课文教学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将有关事物和现象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进行示范实验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取得对事物或现象感性认识的1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使学生获得外在感性认识。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演示电脑软盘,并作1些有关北京图书馆及电子阅读知识介绍,让学生对“缩微”有个直观认识。
演示法若有序列性,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种演示借助图片、模型较麻烦,如果运用简笔画演示手法简洁,同样事半功倍。如《活板》,在介绍其排版时,有6道工序,分别为:①设铁板;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②置铁范(框);③冒药物;④排字模;⑤就
火炀;⑥压模面。这可1步步演示为右图,便
于理解和整体记忆。又如《地球是圆的吗》,
如果上课时带上地球仪在说明航船在海面“下
沉”现象、离心率和椭率等概念时,学生就容易
理解这些内容了。再如《死海不死》,著名“3主”教学法的倡导者钱梦龙在上这课时,就用1杯咸水、1杯清水、1只蛋,在演示中引导学生发现鸡蛋不下沉的奥妙,再由“蛋”到“人”,很容易地让学生认识到死海淹不死人的这1奇怪现象。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并带领学生对实际说明对象进行直接观察,从而获得知识的1种教学方法。
对于课文中有关建筑的说明文,如果有条件去实地参观了解,同时结合课文,效果是极好的,不仅能感受到作者说明顺序的合理性,还能感受到建筑的艺术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得到自己独立的观察感受。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就是这方面绝好的例子,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实际参观这几处对许多人来说很难做到,但随着教学类的音像制品越来越丰富,从画面上‘游历’已是不难的事了。我们也不妨另选自己身边几处有特色的建筑,先参观后仿课文写作,也可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如《我们的
校园》、《我校的××楼》、《校园古迹—×××》等。
3.局部研究图示法
研究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研究题目,先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琢磨,然后互相探讨、研究,得出初步认识、理解、判断和概括以及表达。如《中国石拱桥》,要求学生在学习时
画出赵州桥形状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向沙漠进军》,研读第4段,然后画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阵地战”沙丘前进示意图。预习《雄伟的
人民大会堂》后,标出课后平面图各部分名称。这种图示法,目的在于直观再现事物的
某些特征,是对文字理解后的产物。稍有1点简笔画基础,便可画出,而这种能力便是
想像创造能力。
4.电化教学法
电化教学法是将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种新型教学手段,它是1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特点,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可以灵活地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利用声音和图像可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让学生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形,起到见所难见,闻所难闻的作用,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优化的作用。常见的有录音、投影仪、幻灯、放像、放影机、VCD等,还有综合性的语言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学系统。
学习《向沙漠进军》,放映沙漠或沙尘暴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录像,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感受到治理荒漠的艰巨和迫切性,增强环保意识。
上《核舟记》利用投影仪,先制作胶片如右图所示,
然后提示学生理解“船舱、船头、船尾”各部分结构、
内容,进1步丰富画面内容,当堂背诵,学生轻而易举。
对《中国石拱桥》,浙江省青田县就曾根据课文拍
摄了《中国石拱桥》教学片,真实具体地显示了赵州桥、芦沟桥以及其他古今典型的拱桥形象,用课文语句做解说词,图文对照,音像同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颇好。此外《从宜宾到重庆》、《苏州园林》、《万紫千红的花》都是电化教学最适合的内容。学生1方面领会课文,另1方面拓宽了眼界,顺应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满足了多方面的需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5.板书图解法
在板书中运用图表,能突出课文的整体性,使抽象的、复杂的内容1目了然,如《死海不死》如右图所示。有时可1次多篇的用图表法比较异同。湖北荆州市的余映潮就曾将《口技》、《核舟记》这两篇说明文列了1个表如下:
(2)写作教学
说明文写作的直观教学目的是重视学生能力——观察、联想、想像、审美、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智力努力在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师生实际,在术多法广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教法,授之以渔。具体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给图画(图案)写说明文
写作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该如何看这图,让没看过这图的人知道该图画的是什么东西,包含着什么意义等。在写作中提示学生:图画往往在借助若干细节来表示时间、节令、意图、效果、心情等内容,如果忽略了细节,就不能如实地介绍图画内容。如介绍1幅漫画、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招贴画写说明等。
2.观察、分析、写作
对于说明对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轻巧的实物,可将其带到课堂,先让学生观察,同时作简要分析,再相互补充,然后写作。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胸有成竹,轻松作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我曾将1把壁挂檀香扇带进课堂,先让两个同学上讲台用5官“看”,下面同学也“7嘴8舌”地补充,那两个同学在大家的提示下,或嗅、或量、或数、或细观、或掂量、或思量其用途,课堂气氛热烈,直到大家无话可说了,我才让他们按自己认为合理的顺序去写说明文《檀香扇》。大家很快完成。我又随意抽查了两篇。边读边指出不够准确之处,大家又集体纠正了。后来我在复习说明文时,又把手中的建宇牌带滤网的真空有机玻璃茶杯作说明对象,同样经过1番颠来倒去,左瞧右看之后,没有谁因为杯子的简单而无话可写。从这两次实践中,我认识到,写有关事物的说明文,必须对它们先有1番独立的观察、了解、思考。鼓励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寻问、去观察实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话可写,才能写出他人所不能写到的独特视角和见解。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结合小制作、小发明写说明文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富于想像,表现欲强,如果因势利导,将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不仅要想得出,还要说得清。按照这个设想,我给出了1个尚未可知的说明对象“新式学生板凳”,先由学生自由想象,然后把它介绍给老师和同学。经过1番苦思冥想,有的同学画破了好多草稿纸,终于有“新产品”问世了,有的同学的凳子面板下设有1个小抽屉,将废纸放进去,再集中倾倒,利于教室卫生;有的则用塑料袋和几枚小钉子代替了小抽屉;有的凳子可翻转;有的凳子是“×”形,上面用皮条连结……在这个时候,学生又有了1股想把自己“发明”的东西说清楚的认真劲,于是趁势指导学生组织语言。同样,我又指导同学们给老师设计讲台,1开始很简单,我说不满意就再去设计,把有用的东西组合进去,把别的经验带进来。这样1提示,讲台上便有了小巧玲珑的石英钟,压座位表、时间表的玻璃板,方便美观的粉笔盒等。有的设计很新颖,比如有个同学在石英钟的面盘相应位置上写有每节课下课时刻,便于教师安排时间。还有的提出了“电脑讲台”的概念,也许是看了电视中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启发,这个设想1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兴趣,我引导他们课外找些相关书籍看看,在了解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再去写。
4.利用图示写事理说明文
法国学者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同年轻人干巴巴地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1种东西去标示它。”事实正如此,对于事理说明文,借用线条、图像,采用直观教学,效果很明显。如《眼睛为什么会近视》张挂眼球结构解剖示意图可让学生明白近视的原理。又如第3册课文第77页的看图作文,要求充分运用所提供的图示的知识,针对某些青少年挑食的不良习惯,写1篇说明文。这样的作文如果没有相关资料和提示,学生很难把这个理说清,有了这个“图示”,学生在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放笔作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5.根据统计表写说明片断 如:
这类说明与生活联系较大,学生容易把表中几个数字简单的罗列,只有揭示出“文盲总人数和占总人口百分率都在降低,才算抓住了表中诸要素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总之,说明文写作的直观教学,离不开被说明的对象,对对象的说明只有建立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才不至于人云亦云。借助1定的线条图表和模象,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才是说明文教学的最大意义。 (枞阳县会宫中学 柏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