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将教育机会和资源毫无歧视地提供给受教育者。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教育资源向城市严重倾斜.造成城乡教育机会不均、教育环境反差巨大。原有的基础教育投入和资源分配制度还在扭曲着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地仍延续着基础教育的排斥、倾斜与失衡现象。在城乡统筹改革实验中,必须在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城乡基础教育整合,形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新机制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统筹城乡;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制度设计
统筹城乡改革试验是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层次困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将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求在制约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实现基础教育的城乡统筹.必须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对称状态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艰难局面.在教育的投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城乡教育整合
一、城乡基础教育缺乏公平的制度安排
在制度性的社会安排中.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个人、群体或者阶层的取向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有限.无法让所有的社会成员享有时,作为价值的权威分配的公共政策就明显地偏重于社会的一些部门、阶层和群体.在缺乏公平的制度安排的背景下.社会排斥就出现了 一些社会学家对拉美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排斥进行了考察.认为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所追寻的政治价值取向和社会管理方式所取代.工业部门的代理人左右着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经济发展走势和教育导向等诸方面,于是,现代部门的强大与扩张,使得传统部门逐渐形成国家中的产业边缘化现象 拉美国家有的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内部殖民化”随着国家“二元”结构的出现.基础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可避免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除了全部免除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之外.还对义务教育阶段住读学生给予生活补贴.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欠账太多.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大.还是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城乡统筹改革实验中不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