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商业化的影响(5)

2013-06-09 01:07
导读:1、从农民个人来看 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长期维持着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这种情况在宋代

1、从农民个人来看
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长期维持着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这种情况在宋代虽然没有根本性的质变,但随着当时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与商品市场的联系有了很大加强,从现存史料看,宋代农民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势必影响到他们久已习惯的经济生活,从前不依赖市场的生活转变为与市场密切发生关系的生活。以下从生产与生活必需品的交换、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兼营商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在传统封闭的经济结构下,农民自身生产生活必需品,基本上可以不依赖市场,其生活方式简单,很少有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但在宋代,农民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均须在市场购得,其日常生活开始与市场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而在交通不算太方便、农民不可能经常进入城市市场的情况下,农村内部就滋生、繁衍了农民自己的市场,即所谓的“草市”,草市的兴起和繁荣,使农民的经济生活向着商品经济的方向发展。最先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是粮食,粮食交易的发展是整个市场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农民所种粮食除去所有应上缴的部分以外,“自得三十石。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一年食十八石,有十二石之余”[71],然后“携米或一斗,或五七三四升,至其肆,易香烛、纸马、油盐、酱醯、浆粉、麸面、椒薑、药饵之属不一,皆以米准之”[72],一些生活必需品也通过市场获取,市场上“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73],可见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均须通过市场获得,多余的粮食也通过市场流通,他们的生活已不可能离开市场而独立存在下去了。不仅如此,农民的很多生产资料也通过与市场发生关系而获得,“倾囷计口卖余粟,买箔还家待种生。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鎛资男耕”[74]。农民就是这样通过市场调剂商品,互通有无,并使他们的生活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大量的商品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对金钱的追求又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在农村的自然经济范畴中孕育着一种包括生产、生活的商业化在内的、新的经济生活。
其次,农村中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也使农民的生活方式与以前大不一样。专业化生产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有茶叶、桑蚕、果树、甘蔗、花卉等,这些作物的种植已经发展成为某些地区专门经营的产业,并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比如说茶叶生产的专业化趋势就比较突出,宋代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被称为“茶户”、“园户”,他们基本上不种粮食,专事茶业,“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75],专业化生产已取代粮食生产成为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而且,趋向专业化生产的这些门类,其产品数量已非生产者自身家庭能够全部消费或使用,生产目的也是主要或完全为着交换,产品的商品性十分明显,这就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越发紧密,他们的日常生活均须围绕着市场而进行,旧的生活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一点,当然要发生变化。
第三,很多农民还直接进入市场,或为商贾,或为贩夫,其经营活动更加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贩”[76],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则外出经商,在市场中“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77],甚至妇女也参与到经商的行列中,“城郭虚市,负贩逐利,率妇人也”[78],与从前封闭的生活方式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开始走出家门,从事与农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经营,这本身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产生的影响,而市场则是农民感受新的生活方式的地方,也就是在这里,农民通过直接与城市中人或外地人进行商品交换,思想意识开始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邛州村民,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工,凡有钱可雇,其充使分担负也”[79],这样很多农民在农忙抢种抢收之时,不再采取亲戚、邻里之间互相换工的方式,而是雇佣劳力为其所用,“田家夏耘秋收,人各自力,不给则多方召顾”[80],以市场交换这种更高一级的形式来弥补农忙时劳力的不足,它比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的互助形式当然是进了一大步,同时,这也是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的表现。

大学排名


2、从农村家庭来看
宋代的农村家庭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个体小农家庭和大家庭。
作为小农家庭来说,由于宋代农业生产力普遍提高,各户剩余粮增多,部分土地和劳动力得以空闲出来经营经济作物或家庭副业,甚至是出门经商,其消费需求很多也从自给性消费转化为商品性消费,这就使小农家庭卷入市场在所难免,而市场也以其有效的调节功能——时间上的季节调节、空间上的地区调节、品种上的有无调节,成为小农家庭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外部依存条件,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家庭在家庭经营方面改变了从前纯农业、自给型的形态,而向工商业形态转化,在生活方式方面也更多地向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城镇生活靠拢,虽然其商品生产及其影响还很微弱和有限,但毕竟使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和生活有了些微的松动。显然,宋代的小农家庭为了维持家庭经济体再生产的延续,就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利用其作为维持家庭生存的条件。
大家庭的生活也同样随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之改变而发生变化,虽然其自给自足的基本特征不变,但家庭经济更多地依赖市场,也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自然也就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化。由于与市场的联系较以往变得频繁,很多资本较为充足的大家庭直接从事商业,经营贩运贸易,他们派出家庭内部人员专门从事工商业,这些人实际上成为职业商人。而且很多家庭的治家要略中均提到经商,“置金银之属而深藏之,此为大愚……用以典质营运,三年而其息一倍……余见世人有将私财假于众,使之营家,久而止厥其本者,其家富厚均及。兄弟子姪,绵绵不绝”[81],明确指出经商可以致富,而大家庭的市场经营,就是以牟利为目的,“一户作营运,务要长久取利”[82],也就是说经商必须要从长计议,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营活动,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长久之利。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此外,对于宋代的大家庭还有一点须特别注意。商品经济之影响及于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使人们更加放纵自己,看重声色享受,于是宋代的儒学家们尤其提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希望以此限制人欲,维持和巩固家庭关系。
上一篇: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