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3)

2013-06-11 01:06
导读:可见,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式。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性的惯常化,突破事物的实用目的,超越个

可见,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式。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性的惯常化,突破事物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目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事物。由此,原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毫不起眼、毫无新鲜感可言的事物,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关心和专注,重新回到原初感觉的震颤瞬间。
其次,陌生化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创造“复杂化”、“难化”的形式。为了打破自动化感受的定势,冲破审美注意的惯性,使接受主体获得新颖奇异之感,并使这种感受长久地驻留在接受主体的审美屏幕上,艺术家必须通过创造“复杂化”、“难化”的形式,不仅打破原有形式的规范和格局,而且独辟蹊径、趋奇走怪地营造异于前在的艺术迷宫。这种精心营造的艺术迷宫无疑增加了形式的艰深化,增大了接受主体审美感受的难度。但百川归海,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艺术更新人类的记忆”[23][P6]的目的。
“陌生化”的提倡者什克洛夫斯基对艺术品的“复杂化”和“难化”极为注重,认为诗歌语言是一种受阻碍的、扭曲的语言。在他眼里,艺术作品的“复杂化”与“难化”主要是就诗歌与叙事类作品而言的。在诗歌中,诗语采用一系列手法,极力破坏普通语言的规则,从而产生难以发音的效果;使用冷字、古字、外来词、方言词等陌生词语入诗;以不合时尚语言风格对时尚风格进行突然“施暴”,从而使读者在新奇中获得新的审美享受。在叙事类作品中,“复杂化”和“难化”主要表现为叙事语言的陌生化、叙述角度的陌生化和叙事结构的陌生化。通过这些“谜”化、“隐化”处理,艺术就不可能沿着平坦而笔直的道路行军,而只能踟躇于“弯曲崎岖的道路、脚下感受到石块的道路、迂回反复的道路”[24][P25]上。而艺术品就好像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呈现于接受主体面前的,只有浮出水面的十分之一,而隐于水下的十分之九,要靠接受主体去挖掘和丰富。因此,“艺术的成功永远是一场骗局”,[25][P36]艺术的魅力来自于种种陌生化的艺术程序,特殊的艺术程序“越精巧、独特,艺术的感染力也就越强烈;程序越隐蔽,骗局也就越成功,这就是艺术的成功。” [26][P36]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要获得“复杂化”和“难化”的艺术效果,其前提是要对我们熟悉的语言及文本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变形。托马舍夫斯基说:“程序都经历诞生、发展、衰老、死亡的过程。程序随着不断的使用而变得僵化,结果是逐渐丧失自己的功能和活力。为了克服程序的僵化,就要使程序在功能和意义上不断翻新。程序的翻新,无疑是对前辈作家的东西给以别致的使用并赋予崭新的含义。”[27][P32]这里的“别致的使用”就是一种诗语的变形。“变形”在我国古典诗学中表现为“违背常理”、违背习用的“标准语言”,力求破常示新。杜甫《秋兴》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改为“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枝”,便毫无诗韵可言。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诗句:“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如改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便会了无生气。正是在这种诗语的变形与错位中,诗人们有意颠倒、打乱语言的常规顺序,藉以求得“陌生化”效果。
再次,“陌生化”是基于这样一种审美心理标准,即审美欣赏中的惊奇感与惊异感。现代心理学表明,审美愉悦的实现来自于审美接受者的两种心理唤醒:“渐进性”唤醒和“亢奋性”唤醒。通过“渐进性”唤醒,情感可以达到适当的程度,因为在这种唤醒中,情绪的紧张度是渐进递增的,一切的情绪激动都是水到渠成的。而在“亢奋性”唤醒中,情感超过了适当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得到一种解除的愉悦。“渐进性”唤醒是依靠人们熟悉的、有规律的模式的逐渐变化而达到的,它所引起的注意时间极为短暂,所以要佐以“亢奋性”唤醒。由于“亢奋性”唤醒介入了高度奇异,令人有惊讶或复杂之感的样式,因而它不但有维持审美主体注意的可能性,同时也因为这类模式不可能很快地使人适应而迎合了主体的逆反心理,诱发其对文本进行不断的玩味与揣摩。不难看出,这种“亢奋性”唤醒就是通过对熟悉事物的“难化”而诱发接受者的惊奇感与惊异感。“要使作品能为所关注,它的形式就必须具有足够的难度”[28][P208]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形式具有足够的难度,就能唤起接受主体前在期待视野和当下的文本经验的冲突:它唤起主体的前在期待和先有接受范式,又以作品的新范式打破这种前在的期待范式。特伦斯•霍克斯说:“‘陌生化’的过程预先需要一批‘大家熟悉的材料’的存在,这批材料似乎是有内容的。假如所有文学作品在任何时候都从事于陌生化过程,那么缺乏大家所熟悉的标准或‘对照物’,这一过程的任何特征也就给剥夺了。”[29][P66]由于平常的积累,接受主体已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和认知范式,主体总是带着业已形成的特定范式投入新的文本经验之中。当特定的陌生化手法将某一新的范式突置于接受主体面前时,前在的范式和新范式就会产生撞击和冲突。这种撞击和冲突所构成的张力就会极大地吸引主体的注意,激发主体的兴趣,并使主体在这种张力与新旧范式的冲撞中获得新奇、陌生的审美体验。
至此,我们可以对“陌生化”作一整体的观照:“陌生化”是基于审美主体的惊奇、惊异欲而运用一定的艺术变形手法,使熟悉的事物难化、复杂化,以延长审美感受的时值和难度,使审美主体强烈地感受到文本话语和文体经验,获得对熟悉事物的原初惊赞。它不仅体现为一种诗学的技巧,更体现为一种诗学的原则和诗学的思维方式。试以图表示如下:

陌生化         消除前在性(采用各种技巧、手法)
               (作为目的)    (作为手段)

上一篇:澳大利亚亚太意识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