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作为存在之显现的“大道”研究(3)

2013-06-17 01:05
导读:切近使近邻关系发生。 [23](P376)这是何等的一种近邻关系?这是诗与思的近邻关系,诗与思作为道说的两种本真方式而居于道说之中,然则,何谓思、诗

“……切近使近邻关系发生。” [23](P376)这是何等的一种近邻关系?这是诗与思的近邻关系,诗与思作为道说的两种本真方式而居于道说之中,然则,何谓思、诗?“让值得思的东西向我们道说,这意味着——思(Deken)。在倾听诗歌之际,我们思索诗(Dichten)。以这种方式存在,即是:诗与思。”[23](P202)依照海德格尔的一贯思路,诗与思当然并不是截然可分、互不相干的,相反,“或许能够唤起这样一种经验:一切凝神之思都是诗,而一切诗都是思。”[23](P230)诗与思在道说中栖居、运行、“相互面对”。在运作着的“相互面对”中,一切东西都彼此敞开,都是在其自行遮蔽中敞开的。其中一方向着另一方展开自身,一方把自身托付与另一方,从而一切都保持其本身;一方胜过另一方而为后者的照管者、守护者,作为解蔽者守护另一方。其实,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二者被刻划为一种倾听,其特性在于,它是从那个由允诺语言赋之以预示的东西那里获得它的规定性和明晰性的,这种倾听趋向作为道说的允诺(die  Zusage   als  die  Sage)。诗与思犹如两条平行线,贯穿在敞开领域中,但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平行线,“如果分离切割为无关联的东西,那么,诗与思就并不分离。平行线交汇于无限。在那里平行线交汇于一个并非由本身所作出的断面上。通过这个断面,平行线即被切入也即被绘入它们相邻的本质之剖面图中。这样描绘出来的图画即是图样。”[23](P163)平行线的交汇点是无限,即切近(道说),因为道说是一个具有无限宽广联系的系统,平行线各于其中有自己所居的位置,在这个巨系统中,每一个位置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它位置发生着无休无止的联系,平行线亦然,这便是所谓“交汇”的内涵。在诗中,“交汇”的发生便是“世界”与“大地”之争执所进入的敞开之境,只有在此境中,诗、思才能各以其本来面目在敞开性(真理)的光亮中成其本身,从而显现艺术的本质,在此显现中,“存在”得到解蔽,并在人的亲切看护下得到保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四节  四重世界
栖居并运作于道说中的诗与思,自有其更为源始的本源,“……把‘相互面对’限制在作为道说方式的诗与思的近邻关系上。……但‘相互面对’有深远的渊源,它源起于那种辽远之境(Weite),在那里,天、地、神、人彼此通达。”[23](P178)诗与思的更深远的渊源之敞开是天、地、神、人四重世界的彼此通达,如果我们作进一步的探问:什么是这四重世界?我们又该如何来开启它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海德格尔的另一个提法——“区分”——之结构。
海德格尔是在分析特拉克尔的诗《冬夜》时让“区分”以及“四重”自行显示的。在此,本于海德格尔之思,我们不得不全文录下这首诗:

冬  夜

雪花在窗外轻轻拂场,
晚祷的钟声悠悠鸣响,
屋子已准备完好
餐桌上为众人摆下了盛筵。

只有少量漫游者,
从幽暗路径走向大门。
金光闪烁的恩惠之树
吮吸着大地中的寒露。

漫游者静静地跨进;
痛苦已把门槛化成石头。
在清澄光华的照映中
是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海德格尔认为,诗的第一节命名物:“雪花”、“钟声”、“盛筵”等,“命名在召唤(Das  Nennen  ruft)。这种召唤把它所召唤的东西带到近旁。”[23](P10)当然,这种带到近旁并非是把被召唤者本身带来,召唤唤向远处(die  Fere),在那里被召唤者作为尚不在场者而逗留。通过唤来先前未被召唤者的在场被带到近旁。在召唤中被召唤的到达之位置(der  Ort  der  Ankunft)是一种隐蔽入不在场中的在场。“命名着的召唤令物进入这种到达。这种令(Heissen)乃是邀请(Einladen)。”[23](P11)它邀请物,使物之为物与人相关涉。以此而深入言之,落雪把人带入暮色苍茫的天空之下。同时,晚祷钟声的鸣响把终有一死的人带到神面前。而屋子和桌子把人与大地结合起来。这些被命名的物,也即被召唤的物,把天、地、神、人四方聚集于自身。这四方乃是一种源始统一的并存。物让四方之四重整体(das  Geviert  der  Vier)栖留于自身。这种聚集着的让栖留(Verweilen-lassen)便是物之物化(das  Dingen  der  Dinge)。也就是“不仅是构成四重性的四者,而且还有它所庇护的事物均处于自由的状态,并一直被带到自身。”[27](P138)在物之物化中栖留的天、地、神、人的统一的四重整体(Geviert)我们称为世界。作为四重性的世界不是用形而上学的方式设想为全部存在者或康德意义上的先验观念世界。它既不是自然和历史的世俗化的天地,也不是神学中已驾轻就熟的那种创世,甚至也不是《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意义的整体,而是天、地、神、人互相映照的一种相映成趣的游戏。海德格尔说:“四重性的统一整体是是四方游戏(Vierung)……。作为使之突然发生的相映成趣的游戏的十字交叉处,是在单一中互相衬托者的游戏。十字交叉处的存在是世界的游戏。世界相映成趣的游戏是使之突然发生的轮舞(das Reigen des Ereignens)。” [28](P214-215)天、地、神、人并不是彼此分开的,而是处在一个源始的统一体中。四者中的每一个都反映了其余三者,并在这种突然发生中到达其最本己的存在之中。由此,第一节诗不仅命名物,而且命名世界,物展开世界并逗留于世界之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第二节诗把世界带向物。金光闪烁的恩惠之树深深扎根于大地。树因此茁壮而茂盛,向着天空之祈祷开启自身。树之耸立得到了召唤,它同时测度着茁壮成长的狂热和滋养活力的宁静。大地的滞缓生长和天空的慷慨恩赐同属一体。“在闪着金色光芒的树中凝聚着天、地、神、人四方的运作。这四方统一的四重整体就是世界。这时,我们不再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来使用‘世界’一词。它既不是指世俗所见的包括自然和历史的宇宙,也不是指神学上所说的上帝造物(mundus),也并不单单指在场者整体。” [23](P13)这一节诗专门令世界到来,它们唤来世界之四重整体,并因此把世界唤向物。

上一篇:分析南太平洋岛国的地理与殖民入侵前的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