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作为存在之显现的“大道”研究(5)

2013-06-17 01:05
导读:结 语 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整体对思想界发生影响的,因此,研究他的诗学不能不涉及到他的哲学。所以,本文的写作时时紧扣

 
结  语
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整体对思想界发生影响的,因此,研究他的诗学不能不涉及到他的哲学。所以,本文的写作时时紧扣对他的哲学原著的解读。海德格尔终生都在追索存在的意义,他将存在视为诗的最终皈依。存在在古希腊的意义上被他使用,它无所不在,贯穿一切,作为存在者存在的根据而在天地宇宙中发生作用。自然,存在也是诗的最终皈依。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以诗这种方式才可返回到原始的“思”,而后者才能消除形而上学的影响从而使存在得以解蔽。
所以,从艺术本源,神圣谱系,语言之“道”,等几个方面对海氏的诗学进行探讨,能够比较准确的在诗学领域开示其所探索的“存在”的意义。这样,我们就从存在论的高度对诗的本质与功能有所澄明,从而清除近代形而上学所造成的人类中心论缺陷。我们希望,这种探索能在与时俱进的中国诗学研究中发挥某些作用,文中对海德格尔与中国诗学思想的某些对比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注  释:
[1]Martin Heidegger.Poetry,Language,Thought(英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影印,1999.
[2]彭富春.什么是物的意义?:庄子、海德格尔与我们的对话[J].哲学研究,2002,3.
[3]中国现象学哲学评论第二辑:现象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Martin Heidegger.Being and Time(英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影印,1999.
[5]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乔治•斯坦纳.海德格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M].上海:三联书店,1994.
[9]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0]靳希平.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编选.上海:三联书店,1996.
[12]赫伯特•施皮尔伯格.现象学运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3]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4]李平.海德格尔——被逐出神学的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5]彭富春.智慧与爱智慧[J].http://www.cat898.com
[16]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7]当卡夫卡向我们走来[M].柏林:瓦哈巴根,1995转引自《卡夫卡全集•总序》密伦娜语.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8]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19]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0]俞宣孟.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思考——海德格尔的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1]彭富春.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2]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3]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4]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M].北京:三联书店,1996.
[25]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6]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7]阿兰•布托.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8]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巴黎伽玛丽1958转引自阿兰•布托.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9]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三辑:现象学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Madan Sarup. An Introductionary  touide to Poststructuralism and post modernism[M].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93.
[2] Mark Education. Literature against Philosophy. Plato to Derrida a Defence of  Poetry[M].Cambridge Vinversity,1995.
[3] Wittgebstei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Basic Blackwell press ,1967.
[4]纹玛纽埃尔•勒维纳斯.上帝.死亡和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97.
[5]泰特罗.本文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卞谦.理性狂迷[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7]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8]范明生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9]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0] 敬永和.刘贤奇等.哲学基本概念的演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11]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4]埃德蒙德•胡塞尔.经验与判断[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5]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6]萨谬尔•亚历山大.艺术价值与自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7]泰奥多•德布尔.胡塞尔思想的发展[M].北京:三联书店,1995.
[18]万俊人.于无深处-重读萨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9]黄心川.现代东方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0]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21]朱存民.情感与启蒙[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22]袁鼎生,周纪文.西方美学主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4]潘知常.诗与思的对话[M].上海:三联书店,1997.
[2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6]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7]王家新,沈睿.20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8]加斯东•巴特拉.梦想的诗学[M].北:三联书店,1996.
[29]厄尔•迈特.比较诗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0]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1]扬乃乔.悖立与整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上一篇:分析南太平洋岛国的地理与殖民入侵前的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