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4)

2013-07-15 01:12
导读:[1][4] [9] [26]代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J].文学评论,1997,(4):53-60. [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4] [9] [26]代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J].文学评论,1997,(4):53-60.
[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76][7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8]黄曼君主编.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1][108]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2] [13]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5]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卷)[C].北京:三联书店,1984.
[16]转引自刘柏青.三十年代左翼文艺所受日本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的影响[J].文学评论, 1981,(6):102-109.
[17]有关材料可参阅:朱辉军.西风东渐—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吴元迈.西方对马克思主义文艺遗产研究的历史考察[J].江淮论坛,1982,(5).
[18]马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文艺研究,2000,(4):17-21.
[19]刘少奇文选(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0][94]张大明.他与历史同在、他跟事业永存——文艺理论批评家的周扬[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1):81-86.
[21]李衍柱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
[22] [36][61][80]朱辉军.周扬现象初探[J].新华文摘,1988,(12):120-123.
[23][59]李辉.摇荡的秋千[J].读书,1993,(10).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4][121]王培元.从亭子间到土窑洞——三、四十年代周扬的文艺思想[J].文艺理论研究,1997,(5):40-45.
[25][98]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7][71][72][73][74][79][104][105][110]周扬.文学的真实性[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8]如何评价左翼文坛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目前仍然是一个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庄锡华对此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他认为,30年代梁实秋、苏汶、胡秋源等人在那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时代,天真地要求政治勿侵略文艺,竭力维护文学的纯粹性当然应当受到责备;但是在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论中,完全无视政治黑暗与白色恐怖的时代条件,不加限制地张扬文学的政治功能,公开打出文学党性的旗帜,不仅不能获得广泛的认同,而且多半会吓跑革命斗争中的同盟者。从文学的受众这一面看,当时的人民大众似乎更需要多向他们提供一些思想进步、艺术优美的作品。我们不能指望尚未完全觉悟的大众超越现实,一步跨上阶级性党性的高度。见庄锡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P7-8 。也有些学者认为,胡秋原和苏汶等人的观点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有力抵制,有利于纠正左翼文学中存在的图解政治的倾向。周扬等人与所谓“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也暴露了左翼文艺理论批评的贫弱。见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P200。
[29][91][103][10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0]周扬.典型与个性[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1]王丽丽.在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胡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32]周扬.与茅盾先生论国防文学的口号[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3]周扬.关于国防文学[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4]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5]转引自王丽丽.在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胡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7] [38] [39] [40] [44][45]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1][78]周扬.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3][120]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6]周扬.“五四”文学革命杂记[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8]周扬.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9]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
[50][102][129]刘锋杰.从政治走向文学的探索与启示——论周扬的文学批评[J].江淮论坛,1995,(4):82-93.
[51]朱辉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现代中国文学[N].文艺报,1990-1-6(3).
[52][62][63][85][87][88][89][95][99][106]周扬.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3][54][64][65][86][90][92][97]周扬.现实主义试论[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5][58][100]周扬.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6][113]周扬.从民族解放运动中来看新文学的发展[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57]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0]陈辽.周扬论[J].当代作家评论,1986,(4):48-57.
[66]周扬.新的现实主义与文学上的新的任务[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7]周云鹏.周扬文艺思想试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4):22-26.
[68]周扬.关于文学大众化[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9]周扬.抗战时期的文学[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上一篇:论述国有化的背景 下一篇: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突出重工业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