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5)
2013-07-15 01:12
导读:[70][82][83]周扬.文学与生活漫谈[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5]张大明.三十年代文艺札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81][84][128
[70][82][83]周扬.文学与生活漫谈[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5]张大明.三十年代文艺札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81][84][128]周国清.略论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J].益阳师专学报,1992,(1):48-53.
[93]庄锡华.论新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J].北京社会科学,1996,(1):19-25.
[96] 周扬.现实的与浪漫的[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1][115]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09]转引自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11]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12]周扬.到底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4]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6]周扬.郭沫若和他的《女神》[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7][118][126]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9]有论者认为,《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在朴素的为农民写作的思想基础上,在鲁迅倡导的文艺大众化影响下和太行文化人座谈会上邓小平《五点希望》为代表的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创作出来的,而更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太行文化人座谈会和邓小平的讲话。见张香琪.试论赵树理研究的误区[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 笔者赞成这一观点,因为1943年10月19日才在《解放日报》正式全文发表《讲话》,而《小二黑结婚》发表于1943年5月,《李有才板话》发表于1943年10月,此前赵树理并没有参加在延安举行的座谈会。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22]樊篱.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嬗变[J].益阳师专学报,1989,(3):59-66.
[123][124]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J].文学评论,1986,(1):20-32.
[125]周扬.略论孔厥的小说[C].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7]李洁非.延安的形式变革[J].理论与创作,2004,(2):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