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研究问题
大学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活动,本研究希望通过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活动过程中的认知行为,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目前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常见的课堂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哪些思维活动?
(2)思维行为对学习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3)从认知学角度而言,这些课堂练习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江苏两所高校的211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为他们的必选课,分为精泛读和听说课堂,精读课堂是围绕大学英语教材中提供的课内阅读文章而展开的各种课堂活动。其中122名来自南京大学6个专业,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郑树堂,2003),其余89名学生来苏州大学的5个专业,教材选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李荫华、王德明、夏国左、余建中,2002)。近年来上述两套英语教材在江苏的高校中使用比较广泛,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
3.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来分析学生在完成精读课堂练习活动中所体现的思维活动。
针对两所高校,本研究设计了两种结构相同,内容相似的问卷(问卷1、问卷2)。问卷都包含两个部分:个人情况、课堂练习中的思维活动。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填写个人的相关信息形式和内容两种问卷一致。第二部分根据各教材精读课堂中所提供的练习活动类型(如新视野读写教程第三册每单元SectionA课文后的练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二部分课文A后的练习),设置了若干选择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在完成各练习活动中使用的思维类型并选择该练习的有效性程度。思维类型选项按Sanders的思维分类分成7项,即记忆、、发现、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学生可多选;有效性选项采用Likert五分量表记分方式,由“完全没有效果到“非常有效”分别得分为1,2,3,4,5,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就越认同练习的有效性。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可靠性,笔者在问卷发放之前,参照Waters关于各思维活动的理解,通过大量的实例,向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解释这七种思维活动在课堂活动中的含义。
4.数据分析
笔者从南京工业大学收回了12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ll9份,从苏州大学收回89份,全部为有效问卷。两种问卷的数据分别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各练习所体现的思维种类和有效性的均值,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3表4)。
同时,笔者对访问内容进行整理与汇总,其分析结果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