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大学精读课堂作为现代大学的核心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听、说等综合英语能力方面举足轻重。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出发,通过问卷和访问形式,两所高校的学生在完成各精读练习时的思维活动,以探讨课堂练习、思维活动以及学习三者间的关系,为未来练习活动的改进和选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精读课,课堂练习,思维活动
随着认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认知法教学已经被逐渐推广及应用。认知法把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智力活动,强调通过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来获得新的知识(Gteitman,1995)。在此教学法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以发展学生的心智水平、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Nunan(1989)和Skehan(1998)主张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发运用其认知能力,来学习和掌握目标语。然而,近年来一些针对课堂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学中多数教师以及教材偏爱选用一些传统而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操练来掌握语言(Cai,2003;Waters,2004;咸修斌、孙晓丽,2007),这类活动只会引发学生的单一枯燥甚至被动的思维活动,长久下去,学生会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反映了目前在二语习得研究及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即未能充分地从认知角度来关注我们的课堂任务(Ellis,2003)。针对这一不足,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分析两种大学英语教材的精读练习部分,从各类练习所引发的思维活动出发,来探讨大学英语精读练习活动的有效性,并希望借此研究为未来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活动的选择提供参考。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维活动
Waters(2006)在“思维与语言学习”论文中并用实例说明了英语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思维形式,他认为,不同的课堂任务会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Waters采用了Sanders(1966)的思维分类方法以及Brunner(1973)的理论,将思维活动分成七种并归类为两大范畴(见表1)。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