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4)
2013-06-19 01:04
导读:不良讯号传递 84% 解除代理及社会责任 35% 会计成本过大 50% 其它原因 38% 其它原因 44% (一)收益分析 1. 减少信息不对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如果公司对外
不良讯号传递
84%
解除代理及社会责任
35%
会计成本过大
50%
其它原因
38%
其它原因
44%
(一)收益分析
1. 减少信息不对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如果公司对外信息披露不够充分,股票发行市场会产生上市公司(筹资者)和外部投资者在对公司经营业绩、内部信息的了解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为了在风险资本市场上竞争取得成功,上市公司就有动机在强制性披露要求之外披露有关信息。如果企业能够揭示对未来持续发展更有意义的核心能力信息,向外界展示其竞争优势,就能在信息披露方面树立良好的声誉,表明其经营能力及投资潜力,从而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购买本企业的证券,提高企业在竞争性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能力。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2. 降低资本成本
管理当局自愿披露有关信息,降低投资者的投资不确定性,进而将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Botosan(1997)研究发现股票资本成本与自愿披露信息程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性。投资者评价经济风险的唯一途径是信息(主要是会计信息),当没有信息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风险时,投资者将会要求很高的回报率;当企业披露相关信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和评价企业的经济风险时,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便会相应降低。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公司投资项目和财务信息向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发出信号,传递上市公司的真实类型,弱化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障碍,这有利于实现再融资计划和降低融资成本。
3. 有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在年报中寻找,诸如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他们认为优秀的上市公司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能够有效地降低废物的排放和能量的损耗,一些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也日益看重他们所投资公司的社会公益事业。上市公司通过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表明公司在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使用、社会保险、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成本分析
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成本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的是信息披露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信息披露导致的竞争劣势成本和信息披露引起的诉讼成本。
1. 信息披露成本
信息披露成本由信息生成成本和披露成本构成。信息生成成本包括产生、处理、鉴证和揭示信息的成本。信息生成成本大部分应属于企业的运行成本,只有小部分由信息披露行为承担。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上市公司通过不同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投资者所发生的成本,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所花费的成本。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 竞争劣势成本
过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可能会使竞争对手及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商业秘密,从而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动,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的协作单位(如重要原料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掌握了这些信息,往往会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如供应商提高原材料价格、购买商压低产品价格、员工要求提高福利待遇等。这些信息披露越充分,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越准确,可能导致竞争劣势成本越大。这些信息披露越及时,竞争对手的反应越及时,竞争劣势成本也越大。
3. 诉讼成本
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项目,因为诉讼成本会对公司的自愿性披露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如果自愿性信息披露揭示了公司的计划和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如盈利预测,一旦信息与事实偏差,很容易成为被诉讼的对象造成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上市公司为避免或减少诉讼成本,对经营状况预测的披露,一般采用较为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的不及时和不充分信息披露所导致的诉讼能促使公司进行自愿性披露。
但在我国,诉讼成本对于自愿性披露的影响主要为消极方面,即上市公司因为诉讼成本而不愿进行自愿披露。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使上市公司由于不及时披露坏消息而引起诉讼的可能性很小。
(三)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利益权衡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讲,信息披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披露可以减少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部不对称程度,提高股票的市场流动性,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可能造成企业信息披露成本和诉讼成本的增加,公司的竞争对手可能得益于披露的有用信息,从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尽力在两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此决定“披露什么信息”和“披露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