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金融资本的循环与积累浅谈

2013-07-06 01:1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现代金融资本的循环与积累浅谈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经济金融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金融资本,满足了资

  [摘 要]经济金融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金融资本,满足了资本对流动性和增值性的双重要求。现代金融资本存在四种运动形式,并且通过生息资本与虚拟资本的相互转化将这四种运动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两个维度上表现出来:一方面介入现实资本循环,另一方面形成与现实资本循环相独立、反过来支配现实资本循环的金融循环,后者的自我膨胀往往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导火索。

  [关键词]金融资本;生息资本;货币资本;虚拟资本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源被日益投向那些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相符、远离现实商品生产和服务的金融业务,资本在不断的金融创新和不断膨胀的金融工具的自我循环中被货币资本化、虚拟资本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金融资本。现代金融资本既不同于职能资本,也不同于传统的金融资本,它的运动构成资本积累金融化过程的重要方面。本文考察了金融化条件下现代金融资本的循环和积累过程,力图说明现代金融资本循环和积累的逻辑和趋势。

  一、金融化与现代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概念最早是由鲁道夫·希法亭于1910年提出来的,他把“通过这种途径实际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称为金融资本”[1]。简言之,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就是指归银行支配的和由产业资本家使用的资本。1917年,列宁对这一概念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希法亭“这个定义不完全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指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了会导致而且已经导致垄断的高度”[2]。也就是说,尽管希法亭注意到了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并且论述了随着产业垄断化的发展和金融资本势力范围的不断上升,但是在界定金融资本概念的时候,却没有明确地把这一重要因素包括进来。这个疏忽或者遗漏,削弱了金融资本的理论价值,因为“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3]。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化的发展,有的学者对希法亭和列宁识别的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意义上的金融资本提出了质疑。斯威齐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80年代末,传统的由金融机构支撑着的生产体系已经让位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中,金融部门急剧膨胀,并且高高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成为理解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关键。

  因此,新经济结构中的金融资本,既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辨析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又要结合当今世界金融化的特征事实,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对金融资本的直接论述,但是马克思对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研究,确实为我们理解金融化和金融化背后现代金融资本的矛盾运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出现的,现在每一个新资本仍然是作为货币出现在舞台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些货币就转化为资本。因此,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的,是货币借以扬弃自身的最后形式。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超出了作为货币的货币的简单规定的一种货币形式,是更高的实现,就像猿发展为人一样。

  现代金融资本的规定性就蕴含在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与联系之中。

  一般来说,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而资本在经过生产过程的迂回之后,在没有限度的、不断更新的运动中会产生价值增值,流动性和增值性分别成为货币与资本最突出的特点。经济的金融化,无论它借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如何,在本质上追求的是货币和资本的等同,也就是使货币具有资本的增值性,或者使资本具有货币的流动性。

  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资本以诸多具体形式存在着,如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息资本、借贷资本、虚拟资本等,前三者构成职能资本(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的循环,后三者与银行资本密切相关。货币资本,最精确的含意就是货币形式的资本价值;生产资本是固定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上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工资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品资本在客观形态上表现为包含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代表“可能的货币资本”,需要完成“惊险的跳跃”;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在马克思那里内涵几乎是一致的,是用来作为商品出售的(贷放)、作为商品的资本;虚拟资本是以国债、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是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所幻想出来的资本,在作为可能的货币资本的意义上,虚拟资本与商品资本具有某种共同之处。

  从流动性方面来看,货币、货币资本的流动性最强,其次是商品资本、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生产资本的流动性最差,因为资本一旦被束缚在生产过程之中,由于专用性等因素,几乎排除了流动性的可能。从增值性的角度来说,生产资本的增值性最高,价值的转移和剩余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次之;货币、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就其静止的实物形态———货币和商品来说,并不会自行增值,因为在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实际执行职能时,商品资本仅仅起商品的作用,货币资本仅仅起货币的作用。

  金融化引起了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导致了现代金融资本的快速扩展和膨胀,并使之具有了新的特点。既然金融化追求的是货币流动性与资本增值性的某种结合,那么,很显然,在资本的诸多形式中,只有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满足这一要求,而恰恰是在生息资本的形态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创造价值、提供利息,成了货币本身的属性,表现为资本的真正果实,就像生长表现为树木固有的属性、梨树的属性是结梨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的总和,称为现代金融资本。这一定义一方面与希法亭的理解相区别,另一方面排除了职能资本家自己拥有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资本。考虑到货币资本是一个比生息资本、虚拟资本更为宽泛的概念,马克思在某些地方也不加区别地将生息资本和货币资本混合使用,并且指出,“一切借贷资本,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都永远只是货币资本的一个特殊形式”[4],所以,我们把扣除职能资本家用于参与现实资本循环的货币资本之后的货币资本,称为狭义的货币资本,或者生息资本(借贷资本);把包含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的货币资本,称为广义的货币资本。这样,现代金融资本也可以看做是狭义的货币资本与虚拟资本的总和。

  二、现代金融资本的循环与积累———基于货币资本的视角整个资本的运动可以分为现实资本循环与金融资本循环,对现代金融资本运动规律的考察,就是要研究现代金融资本如何介入现实资本的循环,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运动、形成金融循环;这两个循环之间的互动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生息资本的形态上,货币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

  货币资本家在把借贷资本的支配权转移给职能资本家的时间内,实际上是把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产生平均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因此,同一资本在这里取得了双重存在,在贷出者手中,它是借贷资本;在执行职能的资本家手中,它是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当资本到期回流时,这一资本额连同它的幼仔———利息,又回到贷出者手中。这一全部过程用公式表示为:G-[G-W /W……P……W′-G′]-G′如果对这一过程进行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尽管资本在这里取得了双重存在,但是实际上它只执行一次职能,也只产生一次利润,因为在生产过程本身,资本作为借贷资本的性质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利息只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或者是商业资本家取得的让渡利润的一种扣除,剩余价值量或者利润量,就天然地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正是通过借贷行为,生息资本被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或商品资本,并在生产与周转的过程中固定下来,通过同一资本的双重支出(G-G、G-W)与双重回流(W /W′-G′、G′-G′),生息资本介入现实资本的循环运动之中,希法亭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论述他的金融资本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息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的积累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生息资本积累或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放在产业周期中加以考察,很快就会看到,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只有在较少的情况下才成立,也就是说,货币资本的增加,并不是每次都表示现实资本的积累或再生产过程的扩大。在产业周期的开端,生息资本的充裕和产业资本的收缩结合在一起;

  而在产业周期的末尾,生息资本的减少却与产业资本的过剩结合在一起。因此,货币资本积累的扩大,或者是现实积累扩大的结果,或者是各种和现实积累相伴随但和它完全不同的要素造成的结果,或者是现实积累停滞的结果。

  ·39·

  生息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之间不断变化方向的关系提醒我们,生息资本的积累过程与货币实际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前者只是在于,货币作为借贷货币沉淀下来。对于生息资本的所有者来说,借贷资本的出发点和复归点,它的放出和收回,都表现为任意的、以交易为媒介的运动,只取决于贷出者与借入者之间的协议,它们发生在资本现实运动的前面和后面,同这个现实运动本身无关。也就是说,生息资本总是保持货币的形式,它由所有者以货币资本或生息资本的形式投放出去,并总是能以货币形式收回,这一脱离了现实生产过程的运动形成生息资本的金融循环,用公式表示为:G-G′=G+△G;G-G′-G″-G -…把货币贷放一定时期,然后把它连同利息一起收回,而可以不介入资本的现实运动这一事实,为完全不顾再生产和劳动条件,把资本看做自行运动的自动机,看做一种纯粹的、自行增长的数字的幻想提供了基础,为生息资本的金融循环和现实资本循环之间的分离创造了条件,而信用的发展最终使分离变为现实。马克思指出,只是信用事业的发展和货币借贷业务在大银行手中的异常集中,就必然会使借贷资本的积累,作为一个和现实积累不同的形式加速进行,因为它把社会上一切形式的闲置货币都转化为借贷资本,这在我们论及现在金融资本的来源时已经作了说明。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同一货币可以连续用来进行许多次借贷,正像可以用来进行许多次的购买一样。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生息资本的金融循环,无疑会强化资本的投机性、虚拟性和资本的扩张性,成为驱使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超过自身界限的强有力工具。

  第一,在这种金融循环中,依靠同一资本不断流入和流出等技术性手段增值的借贷资本为信用欺诈提供了方便。资本便宜就会助长投机,就像牛肉和啤酒便宜会鼓励人们贪食嗜酒一样。马克思观察到,如果用未出售的商品作担保获得贷款越是容易,这样的贷款就越是增加,以致伦巴特街的巨额贷款,是以远方殖民地尚在生长中的农产品作担保发放的。

上一篇:从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谈国际金融危机的防 下一篇:贵州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