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形势下对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3-07-16 01:1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新形势下对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为美国次贷

  摘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经济危机而否定金融创新的意义和作用。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实际上客户的需求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可为,通过多种渠道的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但是,任何创新,防范风险都是首要的。而防范金融风险不仅是银行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关键词:金融创新;碳金融;金融服务

  提到金融创新,有人会立即联想到2008年的金融风暴,金融风暴让人们不禁反思金融创新的功过。不争的事实是:2007年到2008年,世界最大的一千家银行总资产下降了4兆美金,全球股市市值下降了29兆美金。国际银行界发生“地震”,华尔街著名各大投行关停并转,危机中幸存的大银行内部的经营模式与业务范围也发生巨变。风暴来临,流动性冻结,市场崩盘。过度杠杆、过度投机、产品的过度复杂、监管不力,积聚了道德风险与投机风险,最终在新自由主义旗帜掩盖和庇护下的金融风险由次贷危机引爆进而迅速演化成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抹杀金融创新为美国经济带来的活力,不能抹杀金融创新所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克服掉的一个又一个经济难题。

  金融创新如同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怎样使用才能使这把剑发挥“正”作用,这便是我们这篇文章需要讨论的主题。

  一 金融创新的稳健经营与服务原则金融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面向客户,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使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客户需要。2008年的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风险,最终由次贷危机引爆进而迅速演化成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教训,概括起来说,就是金融作为第三产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分工,切实履行服务客户的社会职能,使一切创新活动都建立在客户需求的根基之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就是要把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各项活动的首要考量,对盈利性的追求必须以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为基本条件。创新工作也不例外,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性”,但也不能因为“安全第一”而将所有的创新都抛之脑后,裹足不前。金融创新一定要对创新产品进行充分研究、分析论证,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不能因为某一因素风险机率小而忽视它,也不能因为短期内风险小而不考虑长期风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进行金融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

  需要强调的是,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尽可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实际上客户的需求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需要金融业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1]我们可以通过与保险、证券甚至同业开展合作,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产品品种、拓展市场。通过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二 把握“碳金融”带来的金融创新商机“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在新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国有商业银行应顺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宏观政策,把握碳金融所带来的商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在第18届中国国际金融展的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商业银行要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要研究探索开放配额制度和发展排放配额的交易市场,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有效地分配和使用国家的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措施,鼓励和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可以说大有所为,通过多种渠道的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加快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比如,国家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信贷投向主要应服务于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和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等)企业,设立无障碍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和满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需求;除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外,还应依照相关政策法规拓展低碳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等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同时逐步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低碳业务模式创新将为商业银行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谁抢占了先机,不仅能给本行业务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而且也强化了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 金融创新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2/3以上,发展农村金融刻不容缓。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应当放在“三农”发展领域。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措施,包括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适度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等。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全国31个省份中仅有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内蒙古、云南、贵州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贷比超过50%,绝大部分省份在40%左右。[3]存贷比偏低很大程度上说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涉农贷款,农村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低,大量资金流出农村,致使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失血状态。随着城乡统筹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仅靠存、贷、汇传统业务很难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当今农民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类城市金融机构必须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农村经济主体合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在城市开发、开办的标准化服务,如保险、代理、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咨询、担保等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农村,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高效、协调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使有金融需求的农村个体或农村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协作功能,通过二者的协调配合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形成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

上一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