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小城镇建设与金融支持实证分析——以四川广安

2013-07-16 01:0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小城镇建设与金融支持实证分析——以四川广安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农村产业转型、提高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农村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广安市小城镇建设和金融支持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及金融支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金融助推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金融支持 扩大内需 产业转型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从户籍制度改革、城镇住房保障、财税和投融资配套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小城镇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这一问题却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优势加大支持力度,是破解小城镇发展“瓶颈”和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小城镇,泛指各种规模不及城市大,但具有城市的性质及功能,具有一定的地域面积、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大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或服务的人群所集居的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社区。现阶段主要包括建制镇和部分尚未设镇建制的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小城镇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纳就业人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小城镇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大引擎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所吸收到的最大教训就是:单纯依赖国外需求是靠不住的,坚持扩大内需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偏低,全国近14亿人口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如果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30年约有3亿农民将转为市民。在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由收入增加带来的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卫生和对其他消费品的直接消费需求,由城镇化推进带来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气、供水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由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农村消费扩大,将创造出一个以万亿元为单位计算的巨大市场空间。

  (二)小城镇建设是农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相伴而行。小城镇建设将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人口、资金、技术和土地等要素的集约,以产生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从而改变以往农村地区“散、空、穷”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小城镇不仅可以培育大批优质企业,而且能够创造出诸多经济奇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使农村经济由“单轮驱动”变成“双轮驱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目前,大量位于小城镇的工业园区建设,在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国内工业分布结构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民非农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农民非农化将带来一系列诸如农民工就业、支付、子女教育和卫生医疗保障等问题。小城镇建设将极大改善农村地区的面貌,农民可以接受更多高质量的培训,拥有更多的就业和,医院、学校、体育健身设施之类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将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城镇化的规模效应将大幅减少人均物资能源的消耗,这也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要求实现的目标。

  (四)小城镇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出现“农村——城镇——城市”渐次流动和渗透,农民工小富者向城镇转移、大富者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我国人口众多,现有的一批大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大城市的持续扩张容易导致供应紧张、交通困难、房价高涨、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负面效应。小城镇建设将有效缓解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压力,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之后返乡农民工增多,不少农民工由于自身消费能力限制,融入城市“立不住”,回到农村“住不惯”,小城镇则既可解决他们在可承受范围内购买住房问题,又可购买或租用门市用于经营,成为众多农民工的现实选择。

  二、广安市小城镇建设实践进程

  近年来,广安市坚持把小城镇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加快拓展广安主城区和各县级城市,加快发展重点城镇和农民新村”的决策部署,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广安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94.3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19.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61万人增加到82万人,城镇化率由19.8%增加到28.9%。二是土地经营成效显著。近5年广安市各乡镇共出让土地358宗460亩,实现经营收益16亿元,拓展了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5年全市小城镇共新建街道1200公里、排水管道850公里、公厕308座,安装路灯10173盏,新增绿化面积4065亩,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镇达15个,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房地产开发势头良好。近5年全市各乡镇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8亿元,新建商品房380余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到小城镇安家置业,全市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小城镇达16个,占比9.3%。

上一篇:低碳金融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