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的保障和支持。无论从、产业发展前景还是金融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而言,加大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正当其时。由于浙中文化产业自身的不足、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滞后、文化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当前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支持的不足,需要通过加大金融政策倾斜、推动金融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文化企业多渠道资金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产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努力加大对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浙中;文化产业;金融支持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信息科技、文化工业、思想工厂“四位一体”时代所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类型,具有低资源依赖、高附加值、长价值链、大需求弹性等特征,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当前,浙中文化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拉动浙中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对于建设和谐金华和实现浙中崛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效益的行业,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正当其时。
一、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背景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战略。2011年1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提出构建“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其中以金华、义乌、东阳为主体的浙中地区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看待,要求利用商贸影视文化现有基础,进一步发展影视制作、网络游戏、文化旅游、品牌会展、文化产品流通等产业,进一步巩固在全国行业发展中的领先优势。金华市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历来重视。2005年起,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民资外资发展文教卫社会事业的意见》等多项文化产业政策,并编制了《浙中城市群文化事业发展纲要(2005—2020)》,大力促进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积极推动金华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大市转变。
2009年,又提出了《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推动金华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浙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二)浙中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金华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邹鲁”之称,曾孕育了邵飘萍、严济慈、黄宾虹、李渔、吕祖谦、骆宾王等一大批文化大师,历史积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
在厚重历史文化的继承发扬中,浙中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政策的推动下,金华各地文化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4万余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450亿元,形成了印刷包装业等年产值达150多亿元的五大类文化产业,全市除了拥有50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之外,还有近9000家文化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文化产品年出口销售额达50多亿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212个[1]。网络文化产业、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等异军突起,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资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体现金融发展内在要求
文化产业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金融业务增长点,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现了金融机构内在的业务发展要求。首先,文化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受经济周期性的影响较小,并且在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依然可以获得政策红利,因此,金融机构通过对文化资产资源的配置能有效降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2]。其次,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断壮大的文化企业群落是金融机构潜在的优质客户资源,抓好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扎根当地谋取大发展。第三,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拓展和金融创新过程中练就了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具有进入文化产业的现实能力。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更是为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第四,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模式和成功案例,掌握国内行业经营情况和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我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有了实质性进展,如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了“门票收益权质押贷款”、“影视通宝”等一系列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创新产品,在业内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二、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金华市金融机构着力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浙中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仍较为有限,金融服务滞后,不能适应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截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贷款余额只有3.45亿元,仅占各项贷款的0.1%,与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超过6%的比重相比,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偏小,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浙中文化产业自身不足制约金融介入
近年来,尽管浙中地区的文化企业数量迅猛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浙中地区的文化产业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主体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具有“小、散、滥”的三大特点,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领域,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金华也一度被称为“卖廉价劳动力的文化沙漠”。义乌、永康等地的小商品、小五金等特色产业虽然较为发达,知名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文化创意的支持,只能处于产业链的底层,产品档次不高,利润十分微薄。同时,浙中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尚在进行,市场化程度相对低,市场主体数量较少,尚未形成规模性的主体群。加上文化产业有形资产不多,还款来源无保证,市场价值确定性不强,文化企业的品牌、商誉和知名度等主要的无形资产难以进行有效评估等客观因素,使我市文化产业缺乏信贷准入的依据,影响了金融对浙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