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摩根士丹利的新政

2013-07-17 01:0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试析摩根士丹利的新政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美国的金融机构像我们的行政机构,也是急于出成绩,迫不及待

  美国的金融机构像我们的行政机构,也是急于出成绩,迫不及待,恨不能立竿见影詹姆斯·戈尔曼(James Gorman)出任摩根士丹利首席

执行官一年多了,却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摩根士丹利的困境。许多股东开始有点儿不耐烦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像我们的行政机构,也是急于

出成绩,迫不及待,恨不能立竿见影。
    2010年摩根士丹利的业绩还算不
    错,其中尤以投行业务领先,2010年的收入为43亿美元。2010年第四季度的收入为每股43美分,而一年之前是每股18美分。业绩虽然不错

,但整体情况仍然差强人意。与2006年相比,摩根士丹利人员增加了45%,但收益不增。摩根士丹利2011年的收益还得益于出售其在中金公司(

CICC)中的股份,所得收入达6.68亿美元。但此等交易偶一为之,不可能每年都有卖得起价钱的资产出售。
    来来往往
    戈尔曼是很努力的,上台伊始便推出了“交叉销售”,专门成立了一支新的客户别动队。所谓交叉销售,就是要打破公司内部部门的界线

,大家一同分享客户。戈尔曼认为,过去摩根士丹利受累于内部分割,无法向客户推销众多产品和服务。按戈尔曼的说法,推行销售改革,就

是按照客户的意思去做,“客户希望看到我们更多的知识资本和专业技能。他们希望看到我们更多的产品”。戈尔曼本人也身体力行,上台半

年之内,便见过300多家客户。
    为了重建业务和抢占地盘,摩根
    士丹利从花旗集团收购了美邦证券(Smith Barney)51%的股份。美邦证券是大机构,摩根士丹利借此收购,一跃而成为资产管理中的大枭


    摩根士丹利的零售业务因此而有所改善,资产管理业务扭亏为盈,尽管许多收入来自出售房地产。摩根斯丹利经纪人多达1.8万人,遍布全

球各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摩根士丹利想做资产管理方面的行业领袖,但收编美邦证券后的整合工作依然繁重。经纪业务整合涉及18000业务人员,必须所有人使用一

个技术平台。
    为了留住人才,摩根士丹利的高
    管涨了工资。2009年到2010年的两年内,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一级高管的年薪由20万美元涨到了40万美元,但涨幅仍然不敌高盛的:高

盛董事总经理的年薪则每年3 0万美元涨到了50万美元。
    21世纪是人才竞争,华尔街也是
    互相人才抄底。戈尔曼特地把美林的格雷格·弗莱明(Greg Fleming)挖了过来。弗莱明是美林的前总裁,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曾经协助

赛恩美林卖了个好价钱,把祸根转嫁给美国银行。当时赛恩是美林的新人,金融危机开始之后方由美林董事会招来担任第一把手,美林的许多

事情他这个外来人并不了解。而弗莱明是美林的老同志,很多事情知根知底,而且对市场十分了解,一般人察觉不到的问题,弗莱明察觉得到

。当雷曼表示不排除任何自救方式的时候,弗莱明立刻敏锐地察觉到,雷曼要插草自卖了,而且他知道美国银行有意收购雷曼。弗莱明知己知

彼,能看几步棋。他最怕美国银行成功收购雷曼,因为果然如此的话,美林告急的时候,就没有人来收购了。第一把手赛恩仍然举棋不定,在

弗莱明力劝之下才抛售美林。
    美国银行的前老总肯尼斯·刘易
    斯(Kenneth Lewis)成了冤大头。美国银行当时有钱,作为第一把手的刘易斯便想抄底收购,买家投行玩玩,却未曾料到把自己给玩进去

了。美林不仅坏账很多,而且人才流失严重。
    并购的大问题是留住人才不易。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来的都是客,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戈尔曼本人也是来来往往,先供职于美林,后改换门庭,加入摩根士丹利,早年还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过。金融机构外来的领导还有一

个特点,上台之后总要从公司外面进人,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领导地位。高盛是个例外,其领导大多从内部产生,是斗出来的,上台之前,已

经在内部摆平了关系,无须呼朋引类,招降纳叛。 只想做个好人?根据美国国会新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Dodd-Frank Act),摩根斯丹

利主动收缩其自营业务。整编过程中,由彼得·马勒(Peter Muller)领导的程序推动交易单位(The ProcessDriven Trading Unit),要脱

离摩士斯丹利。程序推动交易单位是个很肥的部门,摩根士丹利很有壮士断臂的意思。
    马勒1985年普林大学数学专业毕
    业,是从事金融工程的所谓量化金融专家。鼎盛期间,马勒团队发展到60人左右。程序推动交易借助大功力计算机进行超级计算,找出机

会下注。
    比如,通过计算机运算,可以发现市场中长期存在的某些关系出现异常变化。量化金融家们便闻风而动,借助金融杠杆大量举债,成倍下

注,赌历史关系迟早会恢复正常。2006年后的10年之中,马勒团队为摩根士丹利赚了40亿美元,立下汗马功劳。此外,马勒和他的同伴们还另

分掉了2 0亿美元。也就是说,10年之中,马勒团队共赚了100亿美元,而团队成员的收入是其盈利的20%,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

收入相当。
    销售和交易一直是摩根士丹利的弱项。固定收入方面摩根士丹利也是业绩平平,在业内是名落孙山,只占市场的6%。固定收入(fixed

income)包括信贷、大宗产品和汇率方面的交易收入(固定收入属于资本市场似是而非的名词:明明是充满风险的交易,却称为“固定”收入

)。2006年摩根士丹利的固定收入业务的收益为9 0亿美元,而2010年仅有50亿元。华尔街的银行都知道,如果不在固定收入业务方面排前三名

,如果没有巨大的业务量支撑,那其在该领域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交易业务很重要,不仅交易本身
    可以赚钱,而且可以帮助投资银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业内普遍认为,“高盛以做市和佣金创造收入,但同时也是为了收集有关主要市

场参与者所建头寸情况的情报,并利用这些情报押注”。金融危机之后,各方呼吁限制投行的自营业务,就是因为该业务充满利害冲突。投行

业务到处充满潜利害冲突,其中包括:自营交易和客户交易之间的利害冲突;不同级别客户之间的冲突;投行同时扮演不同角色,即当客户顾

问,又当做市商、承销商或受托人。2010年,自营投资和贷款占高盛税前收入的收益的1/5,其中一个季度的比例高达59%,与客户争食、争利


    利害冲突的要害是兔子要吃窝边
    草,自己的客户也要鱼肉。投行业务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除利害冲突关系之外,七分政治还包括规模。规模越大越好,大到一定程度

,政府都不敢让其破产,否则对经济的冲击太大。所以有人提出,应该大力发展小规模的精品银行,高盛就应当被拆为数个小规模的精品银行

。但这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所坚决不能答应的。对他们来说,做强业务就需要做大业务。比如,20世纪80年代,并购业务中过桥贷款一度盛行

。过桥贷款(bridge loan)指个人或公司在获得永久融资前采用的短期贷款。但大多数商业银行从事并购业务并不需要过桥贷款,靠巨额账面

资产取胜。商业银行有的是资金,顶天立地的一个巨人往那里一站,你还不放心吗?混业模式重新出现之后,投行必须与账面很大的传统的商

业银行争抢投行业务,势必需要做大、做强。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摩根士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利与高盛不同,经营方面比较君子,发放奖金也比较克制。摩根士丹利2010年60%的奖金要延期发放。欧洲国家率先提出了限制金融机构奖

金的规则。2011年2月9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正式提出,大型金融公司的高管应当至少等3年后再领取另一半的年度奖金。资产500亿美

元以上的公司都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对象。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高盛和花旗集团均在此列。摩根士丹利先行一步,重塑投行形象。
    在戈尔曼的领导之下,摩根士丹
    利似乎有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但资本市场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想做个好人不易。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资本市场是个你死我活的地方。
    既然如此,金融机构的领导班子就必须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这样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这点高盛比摩根士丹利强。在高盛内

部,合伙人是核心集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让一切民主的制度死亡。2010年末,高盛有475个合伙人。自1999年高盛上市以来,其新老合伙

人共分得200亿美元,2011年1月时其持有的高盛股票达100亿股。
    高盛合伙人抱团,股票期权是一
    个重要物质因素。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高盛在其股价最低的时候,按当时的价格,低价给了其高管将近3600个股票期权。金融危机期间,

花旗集团也发了一批期权,但金额远比高盛的要少,只占发行在外的股票的1%,而高盛所发行的期权占到发行在外的股票的7%。尽管高盛合伙

人所持股票在2014年之前不能转售,但高盛合伙人在高盛的股份已经从8.7%增加到11.2%。如果高盛破产清算,高管的股票也就一文不值了。还

有,无论最后是清盘还是重组,公司破产之后都一定会认真查账,挖地三尺。这样一来,高管的各种问题就会大白于天下。所以,他们坚决不

同意让公司破产。这样一来,在维持公司续存和盈利方面,高盛合伙人就会争勇斗狠,无所不用其极。小人喻于利,君子更需喻于利。不能喻

于利,何以喻于义?高盛的合伙人抱团,而合伙人又以第一把手为核心。自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起,高盛的第一把手都身兼首席执

行官和董事长两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摩根士丹利不一样,老领导约翰·麦克(John Mack)让出了首席执行官一职,但还保留了董事长的职位。有人比喻说,麦克比作摩根士丹

利的战时领袖,戈尔曼则是和平时代的领袖。但战时领袖没有全退,麦克的办公室就在戈尔曼的办公室的隔壁,尽管麦克表示,他目前只是招

呼客户,并不过问公司的日常管理。
    高盛不一样,那里领导换班是你
    死我活的斗争。对外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对内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保尔森当上高森第一把手之后,特地在其办公室安了一道玻璃门,由

他自己遥控开关。布兰费克恩继任第一把手之后,也保留了这道玻璃门。像保尔森这样级别的高盛领导,自然有秘书为其把门,非经同意没有

人敢硬闯其办公室。那么,高盛的领导为什么如此心虚?他们到底心虚什么?是防客户吗?似乎不像。高盛的客户都是有头有脸的体面人,遇

到问题也会摆事实,讲道理,不会来闹事。如果不是防客户,难道是防自己的雇员吗?那就很奇怪了。高盛对外一向宣传自己是一个亲爱精诚

的团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但也有人说高盛是蛇窝,内斗不断,招招致命。
    但高盛的接班模式有一个要点:
    领导要退就是全退。民国时军阀也这样,通电下野还不够,很多人还被迫放洋,流亡海外,至少是先出国考察一段时间再说。领导半退不

退,对下面的人是一个压力。戈尔曼5 0岁多了,但当上摩根士丹利之后居然开始学习拳击。这与老领导麦克在身边或许不无关系。麦克当年是

体育强手,因为橄榄球打得好,上了杜克大学,还拿了奖学金。而对华尔街的领导们来说,体育竞技还不仅仅是一项强身运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券商业务需要争勇斗狠,酷爱竞技运动的人似乎有这方面的基因。汇丰银行的领导欧智华(Sturt Gulliver)爱好拳击;黑石的第一把手

斯蒂夫·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曾经以越野长跑见长;高盛的老领导保尔森年青时体育也很强,上高中时是橄榄球队队员,而且还是校

摔跤冠军;高盛的另一位老领导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年青时也是运动健将,是康奈尔大学的校摔跤队队员,而黑石集团的

第一把手劳伦斯·芬克(Laurence Fink)年青时练过跑步。借助体育活动可以磨练革命意志。战争是锤炼人的最佳途径。如果没有战争,退而

求其次就是体育竞技了。
    在中国的阵脚有些乱
    许多人总拿摩根士丹利与高盛比。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略输一筹:摩根士丹利股票价格低于账面价值的20%,而高盛的股价高于其账面价

值的25%。过去5年中,摩根士丹利的收入一直落后于高盛。在国际化的今天,中国是资本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而摩根士丹利在此主战场也不

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进入中国市场较早,1995年便在中国抢滩登陆,在中国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占有3 5%的股份,但其纵深突破一直不如高盛。
    2010年摩根士丹利出售了其在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的股份。高盛来中国也比较早,但中间有反复,一度曾经放弃过中国市场。但高盛又杀

将回来,而且是后来居上。摩根士丹利要在中国市场赶超高盛,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高盛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朝野

进行了很多感情投资,人脉很深。
    还有,摩根士丹利的中国管理团队的阵脚似乎有点儿乱。摩根士丹利被自己的客户杀了个回马枪。当当网201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

易所上市,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是其主承销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市首日,当当网收盘价29.91美元,较发行价16美元上涨86.94%,当当网首席执行官李国庆认为摩根士丹利有诈,故意压低当当的定价。

李国庆在其微博上发表文章,痛批摩根士丹利,随即有人以摩根士丹利的雇员名义出来应招。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有中、苏

论战九评的声势。李国庆要求摩根士丹利的定价部负责人辞职,最好把服务当当上市赚取的手续费也退还,“否则将继续爆料”。
    李国庆的要求似乎不高。但摩根
    士丹利不肯轻易认错,而要定价部门负责人辞职无异于是认错。金融危机期间,高盛闯了那么大的祸,其第一把手都没有辞职,当当网上

市这种小事,摩根士丹利怎会轻易让自己的高管辞职。美国券商不认错是有传统的,而且制度上和法律上有保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券商

进行调查或起诉,券商可以花钱消灾,交付罚款,但不认错。美国券商的这套做法屡试屡爽。
    就当当网上市之争而言,摩根士
    丹利的中国管理团队应当稳住自己的客户——且不论争端本身是否曲折。
    我以为,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关系,很像张麻子与黄四爷之间的关系:资本一叶,相煎何急。资本市场的利益集团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

冲突,没有理由非要分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张麻子与黄四爷火并,问题主要在黄四爷,而不在张麻子。张麻子最初并没有要玩命,他只

是想站着赚钱。张麻子也是劫财、劫色的强人,与黄四爷是一丘之貉。但黄四爷激化了矛盾。我个人以为,争端失控的时候,主要责任在强势

一方。比如,上级和下级发生公开冲突,通常来说责任在上级。上级有权有势,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摆平,失控就是他的无能。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李国庆先生的挑战方式也很有创
    意。他不去法院,不去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也不借助媒体,而是直接通过网上发文昭示天下,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当然,对于这种

创新,中国朋友似曾相识,仿佛重新回到了风雷激荡的激情岁月:大字报、大辩论、大批判,“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大字报、大辩

论、大批判是一种文化现象:击鼓骂曹——我们有这个传统。很奇怪,摩根士丹利的中国管理团队是中国人带路,却忘记了这个地雷。
    究其原因,摩根士丹利高层动荡,势必波及其中国管理团队。麦克本人在摩根士丹利也曾一进一出。1 9 9 7年,摩根士丹利与Dean

Witter合并,麦克争夺王位败北,被逐出公司,其中国业务主管也随之挂冠而去。麦克重归摩根士丹利之后,流放在外的中国业务也重新来,

同进同退,荣辱与共,很讲义气。华尔街通常不是这样,金融人士之间的友谊,就到上一次业务结束为止。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强调,高薪很

重要,只有高薪才能留住人才。但摩根士丹利的情况表明,人员流动并不完全是为了钱,投行业务中也有讲义气的人,至少在小范围内是讲义

气的。只是摩根士丹利的团队变化比较大,以致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预祝摩根士丹利继续吃肉
    金融危机爆发时,华尔街的各支队伍中,高盛似乎是第一强队。其实,美国券商中血统最高贵的是摩根士丹利,历史悠久,客户也大多是

老牌企业和王牌企业。过去是摩根士丹利吃肉,高盛只能喝汤。时过境迁,如果摩根士丹利不能扭转颓势,那就会是高盛吃肉,摩根士丹利喝

汤。我个人希望摩根士丹利做大、做强,至少是在中国做大、做强。亲不亲,阶级分。我们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摩根士丹利投入了大量资金,替

13亿中国人选择了摩根士丹利。而高盛的外国大股东是日本财团。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摩根士丹利好,我们也好,至少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如果外国券商反正要在中国发财,那让摩根士丹利发财吧。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嘛。


 

    上一篇:对金融机构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