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启示(2)
2017-11-03 01:02
导读:(2)处理不良资产规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都非常巨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
(2)处理不良资产规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都非常巨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大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减轻了其经营负担。但不良资产的预防与治理依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上积极创新,如资产证券化等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本着审慎的原则开展资产业务,减少不良资产的进一步产生。
四、花旗航母次贷搁浅的启示
资本充足率作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有效指标,其内容与细则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的。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资本充足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没有倒闭的风险。超级金融航母花旗银行在次贷危机中的搁浅就是强烈的例证。花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其资本充足率始终位于世界各大银行前列。然而在此次次贷危机中,花旗银行却损失惨重,岌岌可危。究其原因,一是花旗银行的主要业务是零售业务,其中消费信贷占比很大,因此房价上涨使很多房贷变成了次级贷款。二是在2006年之前,全美疯狂发行CDO,花旗承销了340亿,成为了仅次于美林证券的第二大承销商。同时,花旗通过建立渠道,即所谓的结构性投资实体(SIV),购进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次级CDO。SIV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其经营状况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但其最终的损失却仍然要设立的银行埋单。在这种情况下花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并无异常,但危机却逐渐逼近。
此案例说明银行监管应该与时俱进,要紧跟金融创新的步伐。资本充足率是一个客观指标,它能保证商业银行在正常经营下的稳健性。但是将此指标作为监管风险的唯一指标是远远不够的。资本充足的定义应该随着市场变化而变,8%的标准不应一层不变。在保证资本充足的情况下还应关注资产结构、资产质量、资产负债匹配度等问题。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表外业务也应引起必要的重视。表外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由于其复杂性,其风险较难度量,监管难度因此加大。如何将资本充足与资产负债内外管理相结合将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葛彬.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研究[D].
同济大学,2007.
[3]贺潇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