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5)
2017-11-03 03:14
导读:5.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具,延伸金融支农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完善服务品种。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进行交易工具和业务
5.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具,延伸金融支农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完善服务品种。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进行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创新。除信贷业务外,应及时开发和提供多样化的汇兑、结算、票据、代理、保险、理财、咨询、残损币鉴定与兑换和零辅币兑换等金融服务产品。要把外汇业务延伸到农村,在农村信用社积极试办外汇存款和外汇结算等业务。二是改善结算支付手段。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全部接入全国联网的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开通通存通兑业务;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ATM机、POS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的布局,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方便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使用银行卡。继续推动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建设,扩大票据使用和流通范围,切实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三是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在农村普及存贷款品种、人民币反假、支付结算、反洗钱、投资理财、保险等金融基础知识,把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政策和诚信观念送人农村,提高农民的现代金融意识。
四、基本结论和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
1.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金融支持。无论从当前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来考察,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各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来思量,都应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2.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由于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与环境制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难点,并造成了市场与政府干预双重失灵的局面,资金占有上的“马太效应”不可避免地更加显现,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推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抑制是可以破解的,但要采取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和路径。关键在于重构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金融主体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性、金融服务多层次,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组织相协调,正规金融组织与非正规金融组织相补充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的、适度竞争的、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
4.拙作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金融抑制及破解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一领域要想取得重大突破,还有待决策管理层和金融实务界的通力合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在其迈出实质性步伐时,亦要提防三种错误倾向:一是提防在扩大金融支农信贷投放时,步入“金融抑制”的极端——“金融放纵”,一些金融高管和信贷人员以支农政策性为借口而滋生的道德风险乃至金融腐败。二是提防对尤努斯“乡村银行”的盲从。三是提防一些不理解政策或非法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将金融支农资金误视为民政救济款和财政无偿投入的资金,视之为“免费的午餐”而将其长期占有或“蚕食”,引发新一轮的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因此,在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抑制时,加强金融业的内部控制和对农村的诚信教育及政策宣传不可或缺,而发掘中国农民——“穷人”信用的经济意义尤为重要,这也是尤努斯给我们最重要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