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2)
2017-12-10 01:27
导读:(三)从股利分配战略看,应采取不分配或少分配利润的战略 由于企业初创期的收益较低且不稳定,融资渠道不畅,保存收益是很多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
(三)从股利分配战略看,应采取不分配或少分配利润的战略
由于企业初创期的收益较低且不稳定,融资渠道不畅,保存收益是很多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企业出于稳健考虑需要进行大量积累,此时应采取不分配或少分配利润的股利分配战略。
二、成长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在成长期的战略任务是进进大规模的发展期,在某个领域内取得领先地位,通过资本自我积累和外部筹资使企业达到相当大的资本规模,其中筹资将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成长阶段企业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企业为了获得投资回报,往往会注重投资项目的赢利性,而忽视项目的风险性。由此带来包括过度经营、资源紧张、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异化等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短期内企业以较低本钱获取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企业盲目追求多角化投资,忽视自己核心能力的培育,往往导致内部治理与企业规模发展脱节。因此,企业应采取以下财务战略:
(一)从筹资战略看,应采取权益筹资为主、负债筹资为辅的战略方针
在这时期,经营风险仍然很高,按照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反向搭配的要求,此时财务风险仍应适当控制在适度水平,这就意味着新的替换资本和增资扩股是主要的筹资方式。当企业原始资本中存在风险资本时,由于风险投资者要求在短期内获得因冒险投资成功而带来的高回报,一旦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他们就开始着手预备新的风险投资计划,因此企业必须找到其他适宜的外部融资来源将其取代,并为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资本储备。在成长时期,由于企业已经经受了市场考验,经营也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新投资者较之风险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要低,企业有可能从较广泛的潜伏投资群体中搜寻新的权益资本。当然,权益筹资方式也包括进步税后收益的保存比率。假如这两种融资途径都不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最后可考虑采用负债融资方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从投资战略看,宜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
企业可通过外部扩张或自身扩展等途径,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上风,以延长企业的价值链或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以获取更多战略利益,实现快速扩张。此时会使用较多的交易化战略和吞并收购手段。吞并收购是企业实现扩张的快车道,它不仅是企业实现迅速成长、大幅度进步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从财务利益上来说,吞并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协同效应,进步了规模经济效益。假如吞并收购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企业可以在不纳税的情况下实现资产的活动和转移,达到投资扩张的目的。
(三)从股利分配战略看,宜采取低股利分配战略
此阶段企业收益水平虽有所进步,但现金流量不稳定,并有较多的投资机会,需要大量资金,故企业不宜采取大量支付现金股利的政策,而应采取高比例保存、低股利支付的政策,在支付方式上也宜以股票股利为主导。
三、成熟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进进成熟期,企业资源投进达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相对稳定,资源结构趋于公道,企业在市场中已经取得比较稳固的地位,产品开始进进回报期,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给企业带来持续不断地净现金流进。企业张罗资本的能力较强,融资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可以取得银行贷款,也可以通过股票、债券、票据等形式筹集到庞大的资本。企业规模空前巨大,在治理上逐渐形成了官僚主义,表现出了大企业病的特征。因此应该把延长企业寿命作为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不断创新,尽量回避成熟期的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从而使企业成功蜕变,进进第二条生命曲线。在进进成熟阶段后企业一般应采取较积极的财务战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从筹资战略看,可采取负债率较高的相对激进的筹资战略
在成熟期,经营风险相应降低,大量正现金净流量出现,企业具有承担一定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开始使用负债而不单单使用权益筹资。对成熟期企业而言,只要负债筹资导致的财务风险增加不会产生很高的总体风险,企业保持一个相对公道的资本结构,负债筹资就会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同时进步权益资本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