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走出“数字鸿沟”
2016-03-18 01:0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企业如何走出“数字鸿沟”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数字鸿沟”题
摘要:“数字鸿沟”题目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中的“数字鸿沟”题目尤为突出。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走出“沟”来,是企业自身乃至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重要题目。 关键词:企业;数字鸿沟;诱因;建议
一、“数字鸿沟”——未来贫富差距的诱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进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式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有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题目也逐步凸现。“信息差距”与“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反映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就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彼此间差异很大造成的。近年来,数字鸿沟题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9年发出警告:把这个世界的贫穷人口从数字革命中排除出往是危险的,并一再夸大要打破数字鸿沟。2000年以来,联合国、欧盟、OECD、亚太经合组织、八国首脑峰会等纷纷围绕数字鸿沟题目展开讨论。与此相关的
政治和外交活动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南北经济差距,突出了美国的一超地位,加剧了国家内部分化;国家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平衡;而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则强化了竞争中处于上风企业的强者地位,对信息化落后的企业而言更是严重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今天的 “数字鸿沟”就是明天的财富差距。在信息时代,这种差距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不同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断扩大,而且扩大的速度要比产业化时代快得多。随着人类慢慢步进信息社会,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转变经营职能。新一轮的生产经营计划要紧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获取。正像美国企业治理专家彼特·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信息社会的主要职能是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与分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会跌进“沟”中
在国内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过程中,有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行走规则,逐步地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则很不幸,他们陷进了“数字鸿沟”的泥潭中。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跌进“沟”中?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种原因。其一,有些产业社会时期经营很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及战略经营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企业,缺少把握正确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信息资源的稀缺使企业原先的上风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已不复存在,逐步跌进数字鸿沟的深渊中。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异。未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制订决策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把握,在IT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题目所在,尽快纠正,这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其二,很多企业已经熟悉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建设,怎样实现信息化生产,只是一味盲目地搞“网络建设”,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讯——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治理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挥后发上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很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